上,燕京才是燕王封地的中心,齊州和山東,只是其他藩鎮的藩地,跟燕王沒什么關系。
去燕京,還是為了處理草原的事情。
草原民族,此興彼衰,頻率極高。克烈人突然就被打的瀕臨崩潰,讓人難以置信。
在塔塔爾人偷襲了克烈人之后,克烈大汗忽兒札胡思逃到乃蠻部避難,再次得到支援,忽兒札胡思返回窩魯朵城,重聚舊部。塔塔爾人劫掠一番跑了,可是其他敵人卻沒有客氣。白韃靼部跟著去搶了一把,拉回來大量牛羊和人口;最狠的還是蔑兒乞人,之前他們險些被克烈人滅族,都被打到了貝加爾湖以北茍延殘喘。大量蔑兒乞人口被擄掠,這次趁著克烈人走背字,他們強勢反撲。
這些草原部族之間,除非有深仇大恨,其實也不常做種族滅絕的事情。蒙古人滅塔塔爾人,那是因為仇恨。事實上大多數的劫掠行為,并不會爆發滅族的情況,因為成年男性在草原上是最重要的資源,互相直接擄掠人口,往往是作為奴隸而不是殺掉。克烈人的王庭突然遭襲,出現混亂狀態后,曾經被擄掠的奴隸,大量逃散,白韃靼的逃往白韃靼,蔑兒乞的逃往蔑兒乞,讓兩部迅速恢復的同時,也擁有了反擊克烈人的能力。
相比白韃靼人,蔑兒乞人竟然有滅亡克烈部的動機。因為他們之前被克烈人打的實在太慘了一些。白韃靼部在奪回了自己以前的部署,并且從克烈部里劫掠了大量奴隸之后,滿足于戰果,在塔塔爾人之后,已經撤兵。但蔑兒乞人卻盤踞在窩魯朵城一帶,不打算走了。跟忽兒札胡思在這里反復爭奪,血流成河。
克烈人支撐不住,向各個勢力遣使,希望得到幫助。
乃蠻部是支持他們的,但這種支持非常有限。因為乃蠻部之所以一次又一次支持忽兒札胡思,并不是因為忽兒札胡思娶了乃蠻部的公主,因為草原民族之前的聯姻太普遍了,女子地位真的很難起到維系盟友的程度;也不是克烈部對乃蠻部恭順,恰恰相反,忽兒札胡思強大的時候,就跟臨近的乃蠻部摩擦不斷。可是每一次克烈部崩潰,總會跑去乃蠻部避難,乃蠻部也總是施以援手。原因很簡單,乃蠻人不想看到漠北中部出現一個他們不認識的鄰居。
相比幾十年中,多次被打的瀕臨滅族的克烈部,讓塔塔爾人和新興的蒙古人占據漠北,對乃蠻部威脅更大。
可是當蔑兒乞人明顯擺出了滅絕克烈部的態度,乃蠻部的支持就顯得沒有力度,因為他們只借給了忽兒札胡思三千騎兵,幫助他收攏部眾而已。另外蔑兒乞人也找來了盟友,同樣被克烈部襲擊的黠嘎斯人。黠嘎斯人跟乃蠻部相鄰,有他們在,乃蠻部也抽不出兵力參與漠北的爭霸。
蒙古人新敗,龜縮在不兒罕山,也無力幫助克烈部。最后忽兒札胡思竟然向燕云遣使,希望燕王幫助他。
這是一件大事,將李慢侯立刻吸引到了燕京。在這里接見了克烈人的使者,忽兒札胡思的弟弟古兒罕。
古兒罕是被李睿帶過來的,當面聽了古兒罕的請求之后,李慢侯跟李睿開始商量。
李睿坐鎮陰山數年,他最了解這些草原民族的情況,李慢侯愿意聽他是什么想法。
“這是一個機會!讓我們一舉掌控漠北的天賜良機!”
李睿說道。
李慢侯點點頭,他也覺得這是個機會。蒙古、克烈草原二虎雙雙墜落,塔塔爾、蔑兒乞兩大強族死灰復燃。可實際上,這四股力量都遭到了削弱,此時深入草原,是最佳良機。但是怎么做,李慢侯還需要斟酌。按照他的想法,自然是要想漠北派兵的,可是要翻過大漠,在漠北維持一支軍隊,成本巨大不說,關鍵是能否立足,這是要打問號的!
“你有什么想法沒有?”
李慢侯問道。
李睿點點頭“路上我有了一個粗陋的想法。我們應該在不兒罕山中筑一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