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大概就能用上金票了。
只可惜他的海軍目前進不了哪里,因此也就沒有動力繼續向西推進。印度的貿易前景很廣大,可是印度的政局太混亂,讓李慢侯進入印度地區的心愿,始終無法滿足。因為印度最富庶的是北方的旁遮普一帶,而這一帶在伽色尼王朝手中,這個王朝占據著呼羅珊南部的波斯,一直到印度中部位置,但統治十分混亂,雖然模仿前代的薩曼王朝建立了中央集權制,但地方上總督權力太大,經常脫離中央控制,相比他們,中國的藩鎮割據屁都算不上。
主要還是政治水平不夠,中央集權要玩得轉,必須有科舉制配合,否則必然造成地方總督做大的局面。因此但凡是沒搞科舉制的國家,不管是模仿中國唐朝的日本,還是自行發展的波斯,都有嚴重的地方勢力割據情況。
伽色尼王朝這些年持續衰落,呼羅珊邊境地區的古爾王朝剛剛興起,跟伽色尼王朝沖突不斷。強勢的塞爾柱帝國,又騎在伽色尼王朝的頭上,讓伽色尼王朝不得不向塞爾柱帝國屈膝臣服,才能存活下來。可他們在中亞很弱勢,卻在印度很強勢,經常性的劫掠印度土邦,來維持帝國的財政。這樣的統治方式,讓李慢侯始終無法在印度地區找到穩定的貿易伙伴,也就無法在印度立足。
加上開發美洲,是一個無底洞,每年都消耗一百萬貫的預算,每年幾乎是凈虧。最近一次,勉強在貿易中有了盈余,也僅僅是十幾萬貫而已,遠比不上前期開發的投入大。
所以李慢侯無力繼續西進,除非有巨大的契機,他也不打算往沒有收益,而且開發潛力沒有美洲大的印度地區投入資源。
李慢侯的這些措施,趙構不理解,也不承認給他帶來了好處,但晏湲卻是清楚的,知道朝廷搭了一趟多大的順風車。可他卻還是在貨幣問題上,坑了李慢侯,心里難免有虧。
因此等李慢侯的護駕大軍開到楚州的時候,他避而不見,卻在楚州城外布置大軍。派遣使者攔阻燕王軍隊,希望燕軍就此北撤。
城外擺開了兩萬精騎,戰馬都是女真戰馬,說不好是誰的部隊,因為李慢侯現在將女真馬賣的到處都是。東藩商人在北方草原上的馬場,有上百萬馬匹,在遼東草場上,有五六十萬馬匹,遼東的草場都養女真馬,草原上則有各種各樣的馬種。
從耶律大石手里引入了一萬匹大宛良駒,也就是傳說中的汗血寶馬,并沒有傳說中那么神奇,因為這種戰馬負重能力不行,長得好看,跑的飛快,就是不能馱重甲。李慢侯用這些戰馬裝備他手下的騎馬步兵,用于搶奪有利地形。還引進了大食馬,也就是著名的阿拉伯馬,大食馬是很好的戰馬,既能負重,又能奔襲,還耐粗飼,只是負重能力比不上女真馬,更比不上西夏馬,因此用于武裝突擊騎兵,他手下的拐子馬隊用的都是這種戰馬。
數量最多的,當然還是草原馬,也就是蒙古馬。雖然體型小,可是好養活,多用途。目前依然是軍中服役最多的戰馬,不但是汗血寶馬和阿拉伯馬的備用馬,而且承擔拉車這樣的苦力,不可或缺。
雖然女真馬早就沒有以前那么金貴,資本化的馬場,在有需求的情況下,比過去女真人家庭散養的規模不知擴大了多少倍。但是能擁有兩萬匹女真戰馬的江南勢力并不多,韓世忠和楊沂中手里有,但朝廷的官兵,都在江南,趙構可不放心他的精兵離他太遠。
晏湲雖然是江北留守,在江北只手遮天,可他手里反而沒有強大的官兵,大概又是朝廷那種古怪的制約機制,晏湲手里的政權太大,就要限制他的軍權。因此晏湲能用的,只有一些鄉兵。防守都未必做得好,更何況野戰。而且揚州等地的鄉兵,上次的表現,也讓朝廷不放心,李慢侯一到,他們就倒戈了,這怎么打
因此這些騎兵只能是藩鎮兵,不管是林永還是田氏兄弟,都非常舍得給軍隊投入資源,尤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