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石本人則還在臨潢府。
他需要穩定這里之后才能走。
女真大部也都還沒遷走,女真人拖家帶口幾十萬人,沒有周詳的計劃,貿然遷徙是會死人的。
之前遷走的三萬女真大軍中,三萬五國部、長春州部和出河店部女真戰士在北線建立屯堡之后,女真后部才會大規模遷徙。
大石滯留東方,還因為需要跟該死的燕王劃分清楚疆土。
臨潢府燕王移交給了耶律大石,可是南方的大定府卻沒有,燕王聲稱大石沒有幫他在大食奪取基地,因此不肯將大定府提前給大石,不管大石如何發誓,燕王都不同意。除了大定府的爭議外,在漠北還有爭議。
燕王治下的燕然都護府控制著狐狼道,狐狼道以東,是大石控制的臨潢府、塔塔爾和蒙古部,狐狼道以西,則是白韃靼人的土地,白韃靼人依附燕王,根本不聽大石調遣,不認遼國旗號,哪怕白韃靼的首領還是那個當年大石逃奔可敦城時,給他奉獻過牛羊的床古兒。但現在床古兒做了大宋的陰山都督,控制著陰山以北直到燕然山的廣袤地區。
白韃靼強大之后,克烈人已經無法南渡燕然山,這一片地方太重要了。因為發源于燕然山南麓的扎布汗河,是草原西部最大的一條河流,有大片連續的平原,可以直接通到乃蠻部控制的阿勒坦山北麓,之前乃蠻部強大的時候,也控制過這里,現在則被白韃靼人奪走。
這讓燕王不但控制了狐狼道,而且也擁有了一條通過白韃靼人土地直通西域的草原商道。這意味著燕王不需要依賴大石,也能獨自溝通西域,而大石卻不得不依賴燕王。因為他從東西商道上販運過來的貨物,一定要經過燕王的地盤出手。
這種受制于人的感覺,是每一個強權人物都不能接受的,之前大石是忽悠大王,他沒辦法,但他現在發達了。女真人都開始依附于他,漠北再無敵手。東西都是盟友,大遼再次聲威赫赫,成為草原霸主,可這個燕王卻像一片巨大的陰影一樣,籠罩在草原上空,那些草原部族對燕王無可奈何,可作為霸主的大遼卻不能不管,一山難容二虎。
大石重新確立對漠北三大強族的宗主權,甚至還需要燕然都護府擔保,長此以往,漠北人心還能一直向著大遼?
所以大石跟燕王在扎布汗河問題上糾纏不斷,最后無果,只得到了燕王承諾,那就是不會攻打乃蠻部。有乃蠻部依附,大石也能阻斷燕王勢力西進。
在大定府問題上,還有一個巨大分歧,那就是人口問題。將臨潢府移交給大石的時候,燕王撤走了這里的所有百姓。之前燕王移到這里鎮守的,主要是遼東逃奴和怨軍。這些怨軍可是遼西漢人,比燕云漢兒更加契丹化,尤其是河套的四部怨軍,都是當年為遼國皇帝守陵的百姓,現在卻成了燕王的邊民。
沒有人口,大石怎么守兩京。氣惱的大石威脅說,要將女真人安置在這里。兩京靠近燕山,女真人留在這里,燕王會睡不安寢。燕王反過來威脅,如果將女真人安置在這里,他就會發兵占領這里。
雙方糾纏不清,最后燕王招來八部怨軍統領,讓他們做選擇。八部統領加上大石和李慢侯一共十人,進行閉門會議,沒人知道他們說了什么,最后竟有四部怨軍選擇投靠大石。
大石給了他們巨大的利益,但最終的結果跟利益有關,卻也無關。因為投靠大石的是河套四部怨軍。他們在河套有龐大的良田和草場,閉門會議上,李慢侯許給他們免征土地賦稅的權力??珊犹自管娺€是倒向大石,大石承諾,任命他們為頭下軍州的世襲刺史。
頭下軍州,以前都是遼國宗室、外戚、大臣和所屬部族首領中立有戰功的人,將他們在戰爭中俘獲的戰俘,安置在適宜的土地上,建立的軍州。大的軍州修建城廓,城市里的商稅,除酒稅交給朝廷外,其他歸頭下軍州的貴族所有。軍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