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對于技術來講,這不算什么突破,因為影響船舶大小的,并不是技術,而是原料,有多長的龍骨,就能造出多大的商船。要建造這種兩萬石的大海船,需要生長了幾百年的大料,制造大船,更多是商業上的突破,而不是技術上的。因為大批量建造大船,背后意味著大批量從深山老林中砍伐樹木。
這種幾百年的巨木,東北的深山里多的是,只是不好砍,更不好運。
大量銅礦流入山東,冶煉之后,鑄造成銅錢,已經將銅錢鑄造量恢復到了每年一百萬貫的水平。加上錢票紙幣的規范流通,徹底解決了大宋的錢荒,錢荒是解決了,可涌入的貨幣過多,如果沒有相應的貨物產出,通貨膨脹勢必會出現。
如今白銀、黃金也在大量流入,加劇了通脹風險。甚至已經開始出現通脹,大城市的物價攀升,不全是經濟發展的結果,也有通脹的因素存在。
大石也很苦惱,西域商道基本上就是中國貨物支撐起來的,一道關卡一道關卡的流通到西方,哪怕層層抽稅,讓歐洲人用等價的黃金購買絲綢,卻依然供不應求。原裝的大宋絲綢稀缺,二次加工的大秦絲綢泛濫。
大石也很想把西域的物產賣給宋人啊,誰不知道,真正有錢的還是宋人。
可是“你們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