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種各樣詭異的傳說,有些還不斷被驗證,比如長著兩顆頭的人,比如長著長條炊餅的樹。
不過也有太多謬誤,宋朝人的海圖制作技術,已經很有水準,可以繪制出輪廓比例相當精確的黃河、長江圖,但精確性依然不夠。單憑一張海圖,以及大量航海記述,其實很難真正抵達某些標準的位置,還需要經驗,參照物等等。
航海圖的繪制,主要依據是觀測日影,對照日影長度實際上可以勾勒出緯度,測量日影角度,可以確定精度,但地球是圓形的,加上地磁偏角影響,實際上會有誤差。這個誤差經過數萬里跨度的放大,就很難讓人憑借海圖準確找到某一處小島。但找到某一處大陸還是很容易的,所以宋商根據東藩府印刷的海圖,可以很容易到達非洲,但很難找到那些其他海商報備的大西洋島嶼。
有些島嶼的位置也確實不夠精準,李慢侯甚至懷疑,按照他們的標注,許多人實際上已經到達了美洲東岸。
確認這些消息,可能還需要時間,所以李慢侯也不急于去控制非洲到美洲東岸的航線,等海上的冒險家們真正探測清楚了,他再去接收成果不遲。
不管是山東海商,還是宋朝海商,都愿意跟東藩府合作,不是他們對燕王效忠,只是東藩府有管轄他們的機制,又管理他們的方法,以及跟他們合作的態度,最重要的是,東藩府可以為他們幫助。
于是不需要東藩府親自動手,領土開始逐步擴大,就好像大航海時代,為西方國家開疆拓土的,并不是他們的海軍,而是一群自發的海盜。
由于領土持續擴大,而且不斷傳出各種真真假假的燕王滅國的傳聞,讓燕王的名聲臭不可聞,也讓周圍的勢力十分驚懼,好像燕王是一個好戰分子一樣。
韓英也是通過這些奇怪傳聞建立起初步的對燕王的印象的,他并不覺得燕王滅國有什么問題,反而覺得這才是雄主該做的事情,其實他反而覺得燕王還不夠豪雄,因為燕王明明可以滅宋吞遼,卻容忍了宋遼的存在。
而在草原上,燕王的聲勢也是日復一日的浩大起來。因為燕王府對草原有實際的管理,公共管理是一種服務。狐狼道的運作十分暢通,增修的井城達到了四十二座,已經十分完備。如今這條路上,已經開始通行浩浩蕩蕩的大車,馬隊已經很少,倒是還有西夏人養的駱駝在這里奔走,因為駱駝托運的貨物數量比戰馬要大。還有一些羊駝竟然也有存在的空間,倒不是這些最多能馱一石糧食的小馱畜運量能滿足要求,主要是羊駝可以吃。
這些羊駝是被作為馱著糧食的羊使用的,是行走的食物。羊駝馱著糧食在一座座井城間穿梭,者商隊通行的食物給養。井城周邊開辟出了小塊土地,但用井水不可能進行多大規模的農耕,只生產一些蔬菜,主要是駐軍自種自吃,不對外銷售。
商隊要吃到真正的新鮮蔬菜,必須得抵達狼居胥城,這里的駐軍開辟出了足夠用來出售的蔬菜,畢竟這里位于河流沿岸,水源充足,沿著河谷開辟出了數十萬畝良田。墾荒的還不是駐軍,而是狼居胥城的坐商。一些來自燕云、河東的商人。他們每年冬季會出現一個漫長的歇業期,在土地尚未上凍之前,會用耕牛開墾荒地,灑下種子。
大宗的糧食這里也有,卻不是自種的,而是通過水運從遼東運來的。狼居胥城的河流雖然流不到遼東,但黑龍江可以。蒙古人游牧的斡難河就是黑水的支流,黑水從蒙古人的地盤,可以流入遼東,一直到伯力城,都是順流而下。
到了伯力城,然后有兩條線路可選,一條是經由烏蘇里江逆流而上,抵達興凱湖,從這里走三百多里陸路到圖們江出海。另一條是沿著松花江逆流而上,抵達會寧府,從這里繼續南下,經支流到達奧吉城,走陸路兩百多里山路抵達信州,從遼河出海。
經過黑龍江水系,跟蒙古人溝通,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