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朝堂之上的燕黨跳了出來,開始拼命鼓吹燕王之功,這些年燕王在海外滅國,從不上奏,朝廷可以裝看不見,但這一次燕王滅金,走的是正規程序,朝廷不能不議。
依附燕王的朋黨,可不是燕王派來的,也不是燕王摻的沙子,而是大宋朝廷內部分化出來的。
之前趙鼎試圖三步走,強行推動淵圣太子留守開封,接著讓他統兵北伐,燕王也十分配合,甘愿為副帥。
可最后依然沒能讓淵圣太子趙諶的威望提高多少,趙楷勢力依舊不服。趙楷系的官員,隨著仕途生涯遞進,也終于一個個爬到了中樞。成為臺諫,成為學士,開始在朝廷之上,擁有了發言權。
他們依舊主張削藩,哪怕削不動也要削,這是一種態度,這是一面旗幟。等他們掌權了,是不是真的削藩,那時候別人能說什么。
還是燕王太強,哪怕他是副帥,可天下人依然明白,金國是他滅的。尤其是淵圣太子甚至都沒走出開封,金國就滅了,這讓很多人不服。淵圣太子派去的韓世忠、張浚部,甚至都沒趕上大戰,戰爭就結束了。
讓趙楷系始終不肯放棄的原因還有燕王內部的派系分化,趙楷的親妹妹趙嬛嬛可是燕王寵妾,而且生下的孩子李炎,已經被確立為世子,昭告天下。燕王年紀也不小,一旦一命嗚呼,公主垂簾,幼子當政。燕王藩國是不是就能削一削了,甚至公主有可能支持他們,用權力換地位,歸政于朝。
局勢太復雜,復雜到燕王和趙構兩人,根本無法左右。此時除非祭出快刀,才能斬斷這團亂麻,可是誰敢呢。不管是趙構還是燕王,都不敢貿然拿刀子對著自己人。趙構是吃過大虧的,殺了一個岳飛,殺的他現在威望全無,朝中兩派相爭,他完全無法左右。比當年秦檜時期,可亂了太多。
幸好燕王世子還年幼,越國公主也不是吳國公主,不好政事,從不參政,相夫教子,夫妻恩愛,恩愛的結果是她去年又生了一個女兒,取名李悅,是燕王第四女,上面還有一個三女,是小妾張妙常生的,叫做李馨。
燕王有四子,李靖、李康、趙建、李炎,有四女,李姝、李珍、李馨、李悅,雖然不能說子孫繁盛,但也不算單薄。尤其是李靖、李康如今已經成年,李靖更是府學畢業,開始領兵,九千東洲番兵,幾乎是他的牙兵,帶著這些生番騎兵在草原上剿滅馬賊,驍勇異常。
李康好文,府學畢業,卻沒去當兵,無心仕途,跟著老皇帝整天鉆研丹青。宋徽宗經歷人生的大悲大喜,如今生活安泰,無論是書法、繪畫都已經達到巔峰,快要成精了。毫無疑問他已經是古今一大宗室,一畫難求,一字難取。
趙建長在趙構膝下,雖然跟他母親一樣,心思極深,讓誰都捉摸不透,但他姓趙,就無法跟燕王有瓜葛,哪怕誰都知道他是燕王的私生子,可誰也沒想過他會繼承燕王王爵。但他母親的封地,卻沒人能動,肯定會留給他。
趙建還小,操心將來很遠。倒是李炎,同樣還小,但卻已經成為各方勢力眼中的焦點,這個孩子注定會在風波中長大。
所謂燕黨,其實就是趙楷派系給淵圣一系的污名,他們自己則自稱宋黨,光明正大的結黨營私,聲稱要保衛大宋社稷。
淵圣一系也被動的淪為燕黨,跟燕王走的越來越近。這一次他們提出,要給燕王加爵,燕王已經是親王,他家的子嗣都封蔭完了,最小的小女兒都賜了公主名號。也早就該面對一個實際問題了,按就是加九錫的問題。
加九錫,加的是九種禮器,是周天子給最尊貴的諸侯的賞賜,逐漸成為一種象征。對那些不賞之功的酬勞,歷史上,秦檜最后也得到了九錫之禮。東晉之前,九錫之禮還算正常,可東晉之后,宋齊梁陳的開國皇帝,都逼前朝加過九錫之禮,因此加九錫變成了篡位的一個環節。
淵圣太子為了繼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