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牛肉燒著吃味道不錯。
“土豆可以脫水,便于長期保存和運輸,燕王軍作為軍糧。你們也可以種植土豆,用作軍糧。應(yīng)該可以支持大軍走出森林!”
土豆產(chǎn)量巨大,比任何作物都要高產(chǎn),但困難是儲備不方便,因為水分大,容易腐爛。印加人是土豆文明,印加族能征服安第斯山脈,就是因為他們掌握了土地種植和保存技術(shù),人口最多。
土豆一旦脫水干燥,直接就是極好的軍糧,一塊土豆疙瘩,就是一團淀粉,而且還有維生素等營養(yǎng)。現(xiàn)在海商們跑海,吃土豆都不會得敗血癥,是最好的遠行糧食。
一個士兵,用一匹馱馬馱一袋土豆,可以走很遠的路。如果再配上草原人的牛肉干,煮一鍋湯,連味道都兼顧了。
“這倒是好事!不知這土豆可否在森林里種植?”
三部大汗問道。
李睿點頭“應(yīng)該可以。有商賈在黑河種植,收獲后賣給蒙古人。”
跟蒙古人的貿(mào)易,最大宗就是糧食貿(mào)易。而遼東是供應(yīng)地,但從松花江、遼河流域運輸距離太遠,就開始有宋人在就近開辟農(nóng)田。在黑龍江上游地區(qū),開辟了不少高寒農(nóng)田。土豆是在安第斯山脈的高原上孕育的物種,很適應(yīng)高寒地帶,既然黑龍江上游可以耕種,西伯利亞應(yīng)該也可以耕種。
“那就太好了!”
林木三部大汗相視一眼,都明白了其中的厲害。
如果土豆可以引入森林,他們就可以在大河支流之間,開辟土地,種植土豆,屯下大批糧草。這樣大軍通行,可就容易多了。跟契丹人的草原道是一個道理。
草原三部首領(lǐng),此時還沒有意識到,將土豆引入西伯利亞種植,是多么重大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