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人類走出非洲開始,世界的中心就在西亞這塊地方。
不是這里的人有多出色,而是地理位置決定的。走出非洲的人從這里往北進入歐洲,往東進入亞洲,往南進入印度,有留下的,有走了的,還有回遷的。人口在這塊地方的交流比其他地方更加密切,互相交換新的知識,于是這里成了最早的智慧匯聚之地,誕生了最早的文明。
蘇美爾文明、巴比倫文明先后誕生在兩河流域,絕對不是巧合。
文明從這里誕生之后,快速向周邊擴散,第二波文明就位于外圍,古希臘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乃至古中國文明相繼出現,其中古中國文明出現還是相對較晚的。
以兩河流域為中心來看待世界,歐洲文明,亞洲文明,都屬于邊緣文明。尤其是中國和歐洲,幾乎就是中心文明的兩端,最為邊緣。
由于人類世界始終在兩河流域交匯,哪怕摧殘的古中國文明,得天獨厚的占據了長江、黃河這樣的大河流域,規模和速度都發展的極快,哪怕印度文明因為印度河、恒河的優越條件,也發展的很摧殘,但兩河流域始終沒有衰落,而且一再復興。
直到大航海時代,將中國和歐洲兩大邊緣,通過大海聯系了起來,交通和信息成本變得比兩河流域更加低廉,競爭的天平傾斜了。
如今的兩河流域中心地帶,夾在極大帝國的縫隙中,伽色尼帝國、埃及馬穆魯克集團,歐洲的東羅馬帝國,都對這里虎視眈眈,他們爭奪的目的,主要是出于財富。這里是中心,誰控制了這里,誰就擁有了天下之財。因為幾大洲都要從這里溝通,誰控制這里,誰就能向其他文明征稅。
可是如今其他文明繞開了這個中心,于是中心邊緣化的政治進程開始了。
倒塌是從東羅馬帝國開始的,他的命運已經注定。只是錯誤的政策,加劇了他們悲慘的命運。
本來控制著亞歐溝通的通道,東羅馬帝國通過向歐洲轉賣亞洲商品,謀取了暴利。如今東羅馬的商品競爭力,完全無法跟中國和印度相比。歐洲的白銀和非洲的黃金,不再流入東羅馬。可東羅馬人自己,卻還繼續奢侈消費,大量進口中國的生絲,制造他們自己的二手絲綢。
巨大的逆差無法通過歐洲、非洲來平衡,經濟危機不可避免。
最作死的是,此時還招惹了從漠北高原涌動起來的征服力量。
比東羅馬更作死的神圣羅馬帝國,以欺騙的方式,騙了契丹人和女真人后,開始遭受女真和契丹勢力一北一南的夾擊,自顧不暇。神圣羅馬帝國就沒有盟友援助,只能單獨抵抗契丹人。
而跟東羅馬帝國糾纏了數百年的大食國,可不會客氣。尤其是伽色尼帝國,在中亞爭霸失利之后,就將征服方向,放在了格魯吉亞。
格魯吉亞王國,在塞爾柱帝國強盛時期,成為塞爾柱人的附屬國,塞爾柱衰落之時,他們就獨立了。繼承了塞爾柱人的地盤之后,伽色尼帝國一直沒能將格魯吉亞這塊地方征服。格魯吉亞的山民,十分悍勇。
可等到伽色尼帝國全力以赴的時候,格魯吉亞人的悍勇,也就沒什么用了。因為女真人比他們更悍勇。
征服格魯吉亞王國之后,整個高加索山脈以南,全都是伽色尼帝國的土地。而山脈以北還比較混亂,大陸相連的陸地,基本上都被契丹人征服了,這里有漢兒駐扎的屯堡,有四周游牧的契丹人,山地上則生活著當地土著。克里米亞半島上,還有一群英國人。他們是諾曼底征服之后,不肯臣服諾曼人王朝的盎格魯撒克遜人,給東羅馬帝國當兵,是強壯的北歐重步兵。
東羅馬將他們安置在這里,于是他們在這里建立了新英格蘭,他們在這里修建了一些以英國城市命名的城市,比如倫敦、薩塞克斯等。他們沿著克里米亞半島的海岸線,修建了大量據點。倫敦、薩塞克斯位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