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到來之后,南方瑪雅地區的商道逐步打通,李靖利用身份,開始撕破了一個流放地跟十二都之間的缺口,大量商人通過這里進入大平原地區貿易,讓征服者家族改善了物質條件,開始形成對東洲生番部族絕對的優勢,征服者家族開始朝統治者家族轉變。他們不單單可以打敗并征服大量生番部族,開始有能力實行直接統治了。
李靖一邊利用這些征服者家族,幫助他們更嚴密的控制地方,同時也在打造屬于自己的力量。
李靖的特殊身份,讓他不至于孤身來東洲冒險,他帶來了一個規模不小的家族勢力。他母親為他培養了上千死士,他父親為他準備了三千鐵甲,他是帶著四千嫡系武裝來東洲的。他的起步,比任何一個被流放過來的征服者家族都要奢侈。
他用四千鐵甲征服了苦河口一帶數百里之地和數十個部族,修建了跟瑪雅地區貿易的城市和港口。組建了效忠于他的上萬東洲鐵騎。
但他跟一些扎根此次超過十年的征服者家族相比,還是有些不如。所以他采取了聯姻的策略,跟最大的幾個征服者家族建立了關系。
跟征服者家族的聯姻,讓他擁有了調動十萬東洲鐵騎的能量,可是他卻不敢說他是東洲大平原的統治者,充其量他跟這一帶的征服者勢力只是同盟關系。而且哪怕有親,也不是每個家族的私兵都能讓他隨意調動,這也是他不敢冒險跟十二都開戰的最大原因。
十二都,才是大東洲的中堅。隨著十幾年的淘金熱,大量家庭移民以及他們的子嗣就在了東洲,讓十二都人口暴增。如今的十二都,已經成為十二府,最小的都都擁有十萬人口。十二都總計統治的人口數量,已經超過了三百萬,其中青壯近半。
李靖雖然有可能調動十萬東洲鐵騎,可是跟十二都相比,依然相差懸殊。他控制下的人口,連二十萬都沒有,直接控制的人口,更是只有三萬左右,大多數人口都控制在征服者家族手中。
所以他才不敢跟十二都決裂,但大博弈期間,尤其是后期,十二都內部,始終有勢力在暗中向他表示效忠,等到他接受了朝廷冊封和東藩任命之后,這種秘密效忠達到了頂峰。
這些效忠他的十二都勢力,絕不是什么泛泛之輩,而是一大群東洲土豪,是東洲最早的開發者和如今的豪族勢力。
如今的十二都,知府全都是從國內直接派遣。這些流官,跟本地土豪之間,勢必有不一樣的利益訴求。官僚來東洲,圖的是政績,大多數都是不想在軍中苦熬,選擇到海外做官的士子。這些人的目的絕對不是發展東洲,而是掠奪東洲的財富反哺東藩,從而獲得一個好的考評,任期一到他們就回國高就,根本就不管東洲人的死活。
而東洲的中堅力量,卻始終是那些流官家族。東洲十二都,就是通過流放官員建立的,有文官有武將,有正統的科舉出身的投降過女真人或者劉豫的貳臣,也有聚眾作亂的流寇頭子,梁山好漢。
在東藩沒有向東洲直接派遣官員之前,這些流放官員,是東洲官職的壟斷著,十二都的都保長都是這樣的出身。后來十二都有了一定的基礎,而發展又出現了很大的混亂,東藩府開始往這里直接派遣官員管理,剝奪了這些流放官員家族的壟斷權力。
但這些流放官員家族的發展并沒有停下來,東洲是一個廣袤的地區,有無限的資源,他們的家族在這里茁壯成長,迅速發展壯大。他們是土地、礦山的實際控制著,他們是當地商業的實際經營者,他們還是地方上的保長,他們要人有人,要錢有錢,卻沒有權。
所以當朝廷和東藩博弈,李靖被夾在中間的時候,這些已經形成東洲土豪集團的流放官員家族,許多都派人來聯系李靖,對李靖表達效忠。當時的李靖看不清風云,也不敢跟這些人有什么密謀,可如今一切燕云消散,李靖發現,這些人真的需要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