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慢侯退休前和退休后的東藩,幾乎是兩個皆然不同的政權,行事風格迥異。
李慢侯當政時期,他有自己極強的邏輯,行事風格一切以效率為先。大概是跟他做過商業有關,他的思維模式,很大程度上是現代商業體系的。
但在他之后,東藩的官僚集團,卻并不完全按照這一套邏輯行事。李睿接過權柄之后,很快就推行了許多李慢侯當政時期,絕對不會考慮的政策。
比如擴大東藩,李慢侯就不會過于積極,相比擴大總量,他更在意提高效率,他更擔心體系過大后的規模負效應。他認為工業革命之前,很難有效管理上億人口。有三千萬人口,是一個極佳的規模。
但李睿跟朝廷博弈后,得到機會立刻權力擴大東藩版圖,先并遼東,在收西藩,最后甚至吞了江藩大部,為此是做好了跟朝廷全面開戰的準備的。
可是結果并沒有帶來太多的實際力量增長,吞并這些藩鎮之后,派去大量官員管理,效率反而大大下降。因為這些官員會跟當地土豪爭權,這些年甚至爆發過好幾次土豪反叛。財政上,也沒多大收入增加,對于陜西地區,甚至常年是補貼的。人口的增加,增加的是大量貧困人口,版圖的擴大,擴大的是大量偏僻的版圖。這絕對不符合效率原則!
賬面上的數字,確實擴大了,人口從三千多萬增加到了五千萬,版圖幾乎擴大一倍。只是核心精華,依然是燕云、河北東路、山東、淮海和廣東。新增加的,除了江藩的通泰,遼闊的東北、貧瘠的陜西都是一種負擔。
只是對于朝廷來說,新的東藩集團,對他們的威脅更大了,因為這個新東藩,展現出來極強的攻擊性,遠比李慢侯更加恐怖。李睿等人,是成長在戰亂時期的二代,手里掌握著恐怖的資源,他們做起事來更加無所顧忌。不像李慢侯,成長于現代,背負著各種包袱,有各種各樣的顧慮。李睿他們不會有任何顧慮,他們不怕打仗死人,他們漠視生死,他們從殘酷的地獄爬出來,不在乎將天下再次變成地獄。
幸好朝廷并不敢真的決裂,于是默認了東藩的擴張,繼續維持著屈辱的和平局面。
之后東藩并沒有停下腳步,他們吞并大宋藩鎮之余,這幾年還肢解了西夏。這是一個比西藩更窮的地方,國土中央是大片沙漠,只有幾座綠洲,老百姓窮兇極惡,這樣的土地,實在是不值得爭奪。可他們還是趁著西夏內亂,將西夏漢人權臣任得敬勢力接納。將西夏仁宗安置在沙洲、瓜州兩個綠洲上,西夏大半國土納入東藩。為此引發了長達三年的西夏叛亂,導致西夏人口死亡大半。
李睿還在草原上大局擴張,倒不是看重了草原上的土地和人口,只是出于懲罰。
女真人持續西侵,在波蘭殲滅法國騎士階層,吞并波蘭之后,幾乎就沒有了對手。往西一馬平川,匈牙利王國自顧不暇,只有一個神圣羅馬帝國根本擋不住女真人的鐵蹄。但女真人始終兵力有限,因此不斷勾引接壤的林木部西征。林木部每次都能分到不菲的收獲,而女真人則擴張了土地。
李慢侯退休前,就極力阻撓林木部和女真勢力的勾結,李睿親自出面,跟林木部族達成協議。可是林木部族陽奉陰違,我行我素。李睿大權在握后,認為這是極大的威脅。女真人在西方發展已經無法控制,一旦讓他們跟林木部結盟,重返漠北的話,漠北勢必變天。
于是幾次三番警告無果后,李睿決定動手。聯合漠北三部、白韃靼部,并從遼東征募了二十萬騎兵,向林木最大部族蔑兒乞部發動了戰爭。這個大部經過兩年殘酷的戰爭后,徹底消失在了草原上。
消滅蔑兒乞人之后,林木部失去了霸主。東藩府決定將林木部納入直接管轄之下,在蔑兒乞人的土地上,北海(貝加爾湖)地區,以蘇武城為基地,建立了北海都護府。負責全面管轄林木部族,轄區北到冰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