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入困境的東羅馬帝國,選擇停止向契丹人繳納貢金,他們知道這幾年契丹人被東方的強權燕王奪取了東方國土,認為契丹人遭到了削弱。又發現契丹人這幾年面對南北兩面被女真人夾擊的狀態,收縮的很厲害,主要兵力都收縮到了中亞,以為這個強權衰弱了。
陷入絕境的東羅馬帝國將契丹人逼上了絕境,因為西遼政權的形勢確實很不好,東藩奪取了他們東方領土,他們內部又險些發生內戰,統治岌岌可危,搖搖欲墜。斷絕跟東方貿易對西遼政權打擊也很大,絲綢之路雖然沒有以前那么重要,但依然是重要的財源。
現在東羅馬帝國斷絕百萬貢金,財政上讓西遼政權損失巨大,可政治上影響更大。西遼帝國的財政,就是建立在向征服者征收貢金上的。東羅馬帝國不在納貢,其他勢力一旦有樣學樣,那就完蛋了。
南方的完顏亮黑女真集團,已經斷絕了貢金,西遼拿呼羅珊沒有辦法,現在東羅馬也斷絕納貢,接著就該花拉子模、東西喀喇汗國、高昌回鶻這些位于他們腹地的國家拒絕納貢,到時候又是一場內戰。
為了避免內戰,同時為了重新樹立在西域的威信,西遼決定征討東羅馬帝國。
兩大強權之間的戰爭爆發。
之前被東藩府嚴密控制的漠北,也徹底失控。漠北強族還沒有能力南下進攻長城,他們連幾座都護府都沒有碰,可是他們之間卻開始了兼并戰爭。
這幾年因為西征通道被東藩和西遼兩大強權掐斷,漠北部族陷入生存危機。于是他們又想起了以前的恩怨,蒙古人和塔塔爾人因為薩滿問題帶來的仇恨重新被提出來,目的其實是為了爭奪草場。但兩部都是大部,互有勝負,誰也吃不掉誰,草原上保持著動蕩的平衡。
隨著燕軍南下,終于出現了變化。蒙古英雄也速該幫克烈部的脫斡鄰勒一統克烈部,接著克烈部跟蒙古部結盟,同時攻擊塔塔爾人。塔塔爾人被打擊的不斷南下,遷徙進入臨潢府一帶,而這里是東藩從遼國手里奪過來的土地,此時沒有兵力阻擋塔塔爾人南下,任由他們在這里游牧,威脅太大。無法趕走的情況下,只能招降。塔塔爾人陷入絕境,被蒙古和克烈兩個跟他同樣強壯的部族攻擊,導致他們失去了捕魚兒海的草場和大量牛羊牲口,以及最寶貴的人口。
塔塔爾人同意歸附東藩,東藩府讓他們在金山(大興安嶺)一帶幫忙駐防。好在蒙古人和克烈人吞并了塔塔爾人的草場和人口后,并沒有南下,瓜分了塔塔爾人的戰利品后,他們成為漠北雙雄。以狼居胥山(不兒罕山)為界,以東都是蒙古人的領地,往西都是克烈人的領地。雙方基本平分了掠奪的塔塔爾人超過二十萬人口,但牛羊牲口主要給了克烈人,因為克烈人無法吞并不相連的草場,這些草場都歸了蒙古部。
因此蒙古部的生存危機其實并沒有緩解,草場擴大了,牛羊卻不能馬上變出來,要養活的人口反而增多了。克烈人沒有得到草場,卻得到了大量牲口,加上之前長期內戰,導致他們要養的人口沒有蒙古部多,反倒是解決了生存危機。
蒙古人要繼續掠奪才能生存,往東是無法翻越的金山,往南搶東藩要跨越大漠,而且風險太大。最后蒙古人選擇北上搶掠林木部,但林木部是歸附北海都護府的部族,這將蒙古人徹底推到了東藩的對立面,只是暫時騰不出手罷了。
南方的內戰則出現了一些結束的跡象,在圍城半個月之后,揚州終于被東藩軍攻克。其實主要是折彥質接到命令,選擇了突圍。從西北方大儀鎮突圍,帶著一萬出頭的殘余兵力退入了真州,跟真州的滁濠軍會師,繼續在真州抵抗。
當綦業接收了完整的揚州后,才明白宋軍突圍的原因,城里已經餓死了十幾萬人,這座東方數一數二的繁華都市,遭受了巨大打擊。
慘狀歷歷在目,加上揚州對燕王來說有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