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黑納,希望終結契丹人對他們的統治。
前線失利,后方叛亂的西遼政權腹背受敵,只能匆匆退兵,開始頻繁的鎮壓境內叛亂。西喀喇汗國遭到了憤怒的契丹權貴的慘烈清洗,不但這個國家滅亡,整個種族都消失了。經歷過屠殺之后,參與的西喀喇汗人被當做奴隸賣給了南方的黑女真當奴隸。整個費爾干納盆地看不見一個西域人,只有耕種的漢兒和放牧的契丹人。恍若回到了漢朝。花拉子模綠洲基本上也換了主人,花拉子模人經歷了跟西喀喇汗人一樣的命運,不同的是他們沒有被滅族,而是主動南下投奔了黑女真勢力,被安置在呼羅珊地區。
殘酷鎮壓,震懾住了內部其他半獨立勢力的野心,讓他們只能咬牙接受契丹人征收的重稅。但卻無法掩蓋契丹人的虛弱,以前他們面對西方勢力擁有絕對的優勢,如今已經無法輕易取勝。契丹騎兵和漢兒步兵的配合,也出現了問題。兩大族群之間的隔閡,短時間內無法化解。
所以契丹人如果想繼續保持活力,就需要借助漠北民族的力量,重啟漠北西征,勢在必行。
籠絡了契丹人之后,重開絲綢之路。蒙古人再次獲得了西征的通道,對蒙古人來說,搶西方人的收益,向來遠高于跟塔塔爾人這樣的老仇人相互掠奪豐厚的多。但因為周邊形勢,蒙古人不敢全力西征,胡圖拉汗留守本部,派遣也速該領兵十萬西征。
充滿活力的蒙古人,聯合契丹人成功擊敗了東羅馬匈牙利聯軍,殺入了匈牙利平原,將匈牙利王國滅亡。為了防止匈牙利王國恢復,契丹人在這里派遣了總督,遷移了大量漢兒守城,將十八個契丹外帳從其他地方遷移到匈牙利草原游牧。東羅馬帝國再次答應繳納貢金,從日益拮據的財政中,每年擠出一百萬金幣納貢。
契丹人好似恢復了力量,可他們不知道的是,這是他們最后一次大規模西征,從此失去了向西擴張的力量。
重新梳理草原和西域勢力的同時,綦業還著手恢復海外勢力范圍。
幾年跟宋朝的戰爭,讓燕國失去了很多。
大東洲坐山觀虎斗的李靖勢力迅速膨脹,他們先是打著東藩府的旗幟,迅速向東吞并了宋朝建立的東岸九軍州。接著跨過漢海,迅速進入了瑪雅地區,理由十分荒唐,說是防范瑪雅人叛亂。吞并瑪雅城地區之后,又借口北方的墨西卡人不服王化,時常侵襲,將北方的托兒克特聯盟吞并。并對第六都、第七都虎視眈眈,一副要控制漢海大道的架勢。
如果戰爭持續下去,漢海大道遲早落入李靖手中。
李靖是燕國皇帝的兄長,兄弟倆好說話,默認了李靖的割據。畢竟在如此遙遠的地區,剛剛經歷過一次大戰的燕國,并不想再次內戰。
還有一些東西,被外人奪走了,就必須討回來。辛苦修建的蘇伊士運河,被薩拉丁奪取。燕國派出使臣,先是通告大燕建國的國書,接著要求薩拉丁歸還運河。薩拉丁堅持認為運河是大食國的土地,最后愿意做出經濟讓步。他給予了燕國商人和威尼斯商人在運河上的通行優惠,兩國通行費只有其他國家的商人的一半。這就足以讓雙方繼續壟斷運河兩端的貿易。同時薩拉丁同意燕國繼續管轄運河,因為薩拉丁發現,他的人真的管不好運河。燕國管轄下的運河,通行費收入,依然按照以前的比例分配。只不過運河兩端的城市,被薩拉丁徹底占據了。
大戰之后,急需休養生息的燕國認可這樣的條件。
和平徹底降臨,而這一次和平,出乎意料的長久,因為戰后全世界經濟都進入了一輪新的增長軌道。
燕國商人重返蘇伊士運河,大量東亞商品再次通過地中海進入西方市場,拯救了岌岌可危的地中海城邦國家。也讓東羅馬帝國喘了一口氣,他們的絲綢工業重新恢復。黑海貿易也再次有了活力。
大戰導致大量南宋農民破產,迫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