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滅宋之戰,三年草原戰爭過后,綦業的第二個任期只剩下四年,經不起任何失敗,他不想給自己的繼任者留下一個爛攤子。
他發現蒙古人之所以無法滅掉,跟蒙古人背后的勢力息息相關。
戰爭期間,即便蒙古人很能打,他們能從塔塔爾人、林木部劫掠牛羊牲口維持生計,但他們從哪里弄來那么多武器裝備呢?
蒙古人也是有盟友的,那些不想看到大燕國在草原獨大的勢力,都在想方設法的幫助蒙古。克烈人自不用說,但克烈人自己力量有限,長期內亂之后,他們的實力連蒙古都不如。充其量是一個五十萬人口的部族,被燕然山南方的白韃靼長期壓制。克烈人西部的乃蠻部跟蒙古人八竿子打不著,竟然也在支持蒙古人。戰爭期間,大量武器裝備,通過克烈道,從乃蠻部進入克烈部,最后運送給蒙古人。
乃蠻部文化雖然比純粹的草原部落稍微先進,他們建立了國家機構,任命官員,而不是由部落首領管理部民。所以在紛亂變化的游牧民族權力更替中,乃蠻部始終相對穩定。
可是乃蠻部依然是一個游牧部落,他們沒有強大的生產力,百姓半耕半牧,繳納錢谷,卻沒有發達的手工業。并且乃蠻部是契丹的屬國,他們的大汗被契丹人封為大王。所以支持他們的肯定是契丹人。
綦業調查的結果差不多,西遼政權確實支持蒙古部,如今的西遼日薄西山。契丹人持續衰弱,漢兒也不在驍勇,更像是一個生產民族,而不是劫掠民族,統治區有不少富庶土地,開發的像模像樣。費爾干納盆地的手工業發達,黑海沿岸貿易興盛,了大量財政收入。還有東羅馬帝國的貢金,嚴重缺乏進取精神。
西遼政權最怕的,是大燕平定漠北之后,會向西擴張。尤其是當幾年前,李睿吞并西夏之后,西遼就一直擔心大燕會從河西走廊西進。
西遼支持蒙古人綦業想得到,想得到的事情一般就不可怕。可怕的是,竟然還發現女真人在支持蒙古部。
如今的女真人也有些虛弱下來,生活在伏爾加河、烏拉爾河一帶的女真人,在河流森林地區,開發了無數插花田莊園,擁有數以百萬計的斯拉夫農奴勞動。這些山林女真貴族化,并且向西、向南擴張的道路斷絕。往南是契丹人的西遼,往西則是新興的白女真王國。
這些西遷的女真部族,已經繁衍到了第三代,富不過三代,他們的第一代、第二代為他們積累了龐大的家業,如今一個個都成了奴隸主,每年都拿出大量真金白銀,向燕國商人求購海東青。
留在伏爾加、烏拉爾一帶的女真人并不可怕,因為他們大多都是貴族后代,真正的有野心的女真人,那些無法繼承家業的次子、庶子,早在幾十年的西征中,遷移到了歐洲,成為騎士,并繁衍出了一個白女真民族。留在烏拉爾、伏爾加地區的女真人,不是嫡長子,就是受寵的幼子后代,沒什么進取心。
但女真人在烏拉爾地區發展出了規模龐大的鋼鐵產業,一來這里有煤鐵資源,女真人從宋人手里掌握了技術,二來長期戰爭,讓女真人始終保持著規模龐大的武器制造作坊,大多數是官營。這些官營產業,在建立了比契丹人更直接的中央集權制度的女真人手里,依然保持了規模,雖然質量上越來越差,但產量能夠保證。
所以蒙古人得到的鐵器,大多數是女真人的。女真人的鐵器質量不高,但對于蒙古人來說,能用就行。
女真人支持蒙古,恐怕是出于契丹人同樣的擔憂。大燕國當年滅掉蔑兒乞人之后,烏拉爾女真人跟大燕國之間,就直接接壤了。雙方之間,是黠嘎斯和斡亦剌這樣的林木部。烏拉爾、伏爾加下游的大量林木氏族,也都被大燕國接管,一條極北的森林商道,一直在運行。從蘇武城出發,翻過烏拉爾山,可以直達瑞典、挪威北方的芬蘭地區。通過這條商道,每年向瘋狂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