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州戰事因仆固溫的異變而變得愈發撲朔迷離,一方面高駢怒殺成德中郎將王舉,而李湞又身陷成德軍的包圍,不僅如此,尚有源源不斷成德大軍自四面八方趕往深州,看上去王元逵是鐵了心地要置李湞于死地,雖然事實上王元逵也不過只是仆固溫的一顆棋子,但至少在盧龍軍看來,此事的一切源頭皆在王元逵一人而已,兩大藩鎮在仆固溫這個變數下早已沒了轉圜之地。
而張仲武在看到王元逵親筆手書的信函之后,臉上現出一抹冷笑,在他看來王元逵此舉除了挑釁之外別無他意,事到如今,李湞的生死已不僅僅是生死的問題,更關乎到盧龍軍在河北的聲望。
幾乎在看完那封信函之后,張仲武便即刻再度抽調五千幽州精騎以及周邊各州共一萬大軍日夜兼程地馳援深州,同時上疏朝廷歷數王元逵十大罪狀,各種羅織的罪名甚至追溯到了其父王廷湊時代,而每一條罪狀都是十惡不赦誅九族的大罪。
而王元逵顯然沒有料到自己的這封信函的作用竟完背離了心中原本的意愿,面對氣勢洶洶而來的盧龍援軍,王元逵不得不重新調集兵馬抵御來犯之敵。
而對于河北其他藩鎮來說,成德與盧龍之戰無疑是個契機,因為無論哪一方獲勝都必將付出慘重的代價,本著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原則,各個藩鎮都采取靜觀其變的中立態度,同時也紛紛上疏朝廷,表示堅決擁護朝廷,絕不參與內戰。
長安。
自李湞身陷深州之后,往來于河北與長安之間的八百里加急戰報便一刻也不曾停歇過。
長安,大明宮麟德殿。
李忱的眉頭皺得很緊,在經過武宗與李德裕的多年經營下,大唐帝國似乎正朝著一個承平的方向穩步邁進,但此時此刻河北之亂令李忱不得不停下手頭所有的計劃,將目光挪到帝國北方那片動亂不安的土地上去。
望著面前一封封來自于河北各個藩鎮,且均加蓋了加急封印的奏疏,李忱不勝其煩。
對于這些藩鎮心中所想,李忱心中再清楚不過,一句“絕不參與內戰”,卻隱含了拒不出兵的意思,若朝廷想以武力平息的話,這些藩鎮是絕對靠不住的。
殿內,白敏中與兵部尚書崔珙、盧商、御史中丞封敖、中書侍郎蔣伸、御史大夫李景讓等一干眾臣忐忑不安地坐于兩側,如果說對于河北之亂遠遠超出李忱掌控之外的話,那么對于他們而言,更多的則是一種不安。
河北藩鎮歷來是帝國的心腹大患,河北之亂在某種意義上說足以影響到帝國的命運。
“啟稟陛下,臣以為”白敏中率先打破殿內的平靜,但卻欲言又止。
李忱聞言后抬頭看了看白敏中,輕聲說道“白相有話便說!”
“臣以為,河北之亂須盡快平定,當務之急便是首先弄清事情的來龍去脈!”
“哼,來龍去脈?朕也想知道!”李忱冷哼一聲道。
“其實也不難理解,李湞無端引兵進犯深州,當為罪魁禍首,只要陛下降旨”
“白相所言差矣,李湞兵犯深州事出有因,所為雖然欠妥但卻是深州刺史囚禁李承業在先,若說這罪魁禍首也當是段崇簡才是!”不待白敏中說完,盧商當即反駁道。
“呵呵,此言不假,但如今段崇簡已死,這個罪責總需有人來承擔才是,唯有如此,河北之亂方能平定!”白敏中緊緊盯著盧商,臉上儼然一副義正辭嚴之狀,但卻不曾注意到李忱那張愈發陰沉的臉。
盧商聞言正欲爭辯,卻不料李忱擺了擺手說道“好了!朕讓你們來這里不是來看你們吵架的!”
隨即轉而對崔珙說道“崔尚書,此在你職權之內,不知你有何高見?”
崔珙想了想道“臣以為此時局勢尚不明了,不如暫且靜觀其變!”
聞言后,李忱微微笑了笑,又對李景讓問道“李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