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隆在這尚書左仆射的位子上已近四十年,作為渤海國歷史上入相年齡最輕、在位時間最長的一任宰相,索隆自有一套為官處事之法,正如今日在朝堂之上說的那番話,看上去雖有著堅定的立場,但只有他自己知道,這不過是自己揣摩對了圣意、看透了結局罷了。
而令索隆尤為好奇的是今日朝堂上那大唐使臣李湞的那一抹淡淡的笑和那一句聽上去頗有阿諛奉承之嫌的話,似乎這個來自大唐的少年看上去并不那么簡單。
索隆背靠在憑幾上昏昏欲睡,在他這個年紀來說正是白天打盹晚上精神的時候。
正在此時,府內總管輕推房門走了進來,“啟稟郎君,大唐使臣李湞求見!”
索隆緩緩睜開眼睛,笑了笑道“讓他進來吧!”
少傾,幾乎與索隆年紀相差無幾的老總管顫顫巍巍地引著一名頭扎幞巾的皂衫少年走了進來。
“晚輩李湞拜見索公!”李湞面對索隆躬身拜道。
索隆點了點頭,伸手示意李湞入座,笑道“上使來訪,還請恕老夫未能遠迎!”
“索公言重,晚輩前來拜訪怎敢有勞索公遠迎,倒是晚輩來得匆忙不曾遞上拜帖未免有些唐突!”李湞趕忙頷首笑道。
“呵呵,都說大唐乃禮儀之邦、今日見到上使果不負盛名!”索隆微微一笑,伸手指了指李湞眼前的茶盞。
李湞見狀端起茶盞小口品飲之后笑道“索公的這盞茶倒是讓晚輩想到了我前朝的一位宰相!”
“可是文饒公?”索隆笑問。
李湞聞言一滯,旋即笑道“索公如何得知?”
“哈哈哈!你喝的這盞茶便是文饒公所贈!”索隆撫須大笑“說起來這茶老夫已珍藏了三年,雖是陳茶,但相比新茶來說卻少了些燥氣,且品飲起來也更有味道!”
說罷之后,索隆看了看李湞,問道“上使以為呢?”
李湞聞言點了點頭頷首應道“索公高論,晚輩受教了!”
“哈哈哈!什么受教不受教的,老夫于文饒公比起來還差得遠呢,難得上使年紀輕輕能耐著性子聽老夫啰嗦,今日便留在府上用膳讓老夫也好略盡地主之誼!”
李湞聞言想了想后說道“其實晚輩有一事不明,才前來向索公討教”
“上使無需多言,老夫知道你想問什么,但還請上使先回答老夫一個問題!”索隆當即說道。
“前輩請問!”
只見索隆稍稍沉默片刻,而后才開口問道“上使,真的是來我國請求援兵的么?”
李湞聞言后輕輕點了點頭。
索隆見狀不由得笑了笑,蒼老的臉上更顯得溝壑叢生,“哦?呵呵,如此老夫便放心了,今日朝堂之上的那番話還望上使見諒!”
“索公何出此言?”李湞訝異道。
只見索隆緩緩起身,在原地稍適活動了一下身子,而后笑道“上使與李尚書要崔仲秀死,老夫卻向陛下進諫依國法從事對崔仲秀行三司會審,阻了上使的計劃,難道上使心中沒有記恨老夫么?”
李湞聞言大笑“索公此言差矣,是李尚書要崔仲秀死,晚輩在朝堂之上對此事從始至終可從未說過半個字!”
“上使就莫要在此虛與委蛇了,若老夫連這點都看不破的話怕是早就入土了!老夫了解李承久,他也的確想要崔仲秀死,但以他一人之力”索隆輕輕搖了搖頭,而后對李湞露出一抹意味深長的笑。
聞言之后,李湞不由輕嘆一聲,道“索公慧眼如炬,晚輩自嘆弗如!不錯,此事晚輩確實參與了,骨將軍一門三十六條性命不能白死,終究需要一個交代,所以崔仲秀必須死!”
“那你不記恨老夫多嘴?”索隆瞇著眼笑問道。
李湞搖了搖頭,道“審與不審皆是一個結果,晚輩又何必記恨索公呢?”
“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