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崔使君此言何意?”李執方明知故問道。
只見石雄撫須說道“河朔三鎮的五萬兵馬都到你的澤州邊境了,李使君不會還不知道吧!”
李執方聞言后猛地一拍前額,做恍然大悟狀,而后拿起案上的那封呈報,起身遞給了二人,同時口中笑道“二位使君說得可是河朔兵馬進京勤王一事?”
“勤王?!”二人聞言一愣,而后崔鄲接過之后不由定睛望去,當即面色一變,這竟是成德節度使王元逵、盧龍留后張直方和魏博節度使何弘敬三人聯名所書。
石雄見狀也趕忙湊了過去,片刻之后,只見石雄拍案而起,怒聲叱道“一派胡言,他們這是要造反!”
而崔鄲則顯得要鎮定一些,待看完之后一臉凝重地望著崔鄲說道“崔使君以為如何?”
李執方聞言不假思索地說道“我等俱受皇恩,如今仇士良弒君謀反,身為臣子自當為君解難!”
“胡鬧!”石雄當即喝道,而后指著李執方說道“京城情況未明,你怎知這其中不會有詐?若我等將河北這五萬兵馬放過去,一旦有變,你我便是挫骨揚灰也難彌補!”
崔鄲緊接著說道“子英說得不錯,此時還望李使君三思啊!”
李執方聞言將石雄輕輕按回到了坐榻之上,而后確認門窗部關好之后,這才走至二人跟前,低聲說道“二位使君此言差矣!”
見李執方神色緊張,二人不由面色一滯,而后李執方沉思片刻,緊接著說道“如今京城形勢并非不明,而是已然明了,所以我們才必須將河北這五萬兵馬放過去!不僅如此,李某建議我們三鎮還應各派兵馬一同前往!”
“哦?李使君何出此言?”崔鄲忙問,一旁的石雄也滿臉詫異地望著李執方。
李執方見狀,遂緩緩說道“二位使君以為河北這五萬兵馬,與仇士良的十萬禁軍比起來,誰更強一些呢?”
“自然是仇士良!”石雄說道。
“那與我河東三鎮的十二萬大軍比起來,誰又更強些?”李執方又問。
“河朔三鎮雖強,但此時派來的也不過五萬兵馬,自然比不得我門三鎮的十二萬大軍!”石雄又道。
李執方點了點頭,又問“既然如此,以王元逵、張仲武和何弘敬三人之精明,又何苦去趟這趟渾水?而且二位莫忘了,在前面還有個潼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