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李漠,只是有些不敢相信這李漠果真如此勇猛罷了。
蕭良卻依舊如老僧入定一般一言不發,甚至連眼睛都不曾睜開。
李忱輕輕點了點頭,而后緩緩起身伸了個懶腰,終于將手中的銅爐放入王歸長手中。
“既然如此,那便回去吧,朕若再不出現,怕是整個神策軍都要沒了!”
言罷,李忱似乎又想到了什么,對來人說道“你去傳朕的口諭,城內所有兵馬按兵不動,更不得擅入皇城!”
自會昌元年元日至此,這場足以載入大唐正史的叛亂終于在李忱的出現后乃告結束。
歷經整整七日,近萬名大唐將士及宮女侍者血灑長安,唯一令人欣慰的便是此次叛亂中并未過多殃及百姓,故而并未動及根本。
同時神策軍眾將士也在李忱的赦免下得以保留,只是一番換血已是無可避免。
當東方的晨曦再度普照長安時,當惶惶不安的百姓再次走出家門時,一切似乎并沒有改變什么。
會昌元年,正月二十三。
這是平叛之后的第一次朝會,當李忱此生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身著袞冕出現在眾臣眼前時,滿堂文武竟是不由淚流滿面。
“朕”
李忱端坐龍榻之上環視眾臣之后,先是面色一沉,而后才緩緩開口“多謝諸位愛卿!”
群臣忙齊齊躬身施禮,口中山呼“圣人萬歲”
“朕還要謝謝仇士良,謝謝朕那位親子侄,謝謝所有背叛于朕的那些人!”
說至此處,李忱稍稍一頓,緊接著又道“是他們讓朕看明白了一些事,也讓朕下了一些決心!”
言罷之后,李忱輕喚一聲“翰林學士承旨!”
話音方落,只見劉瑑側步上前,王歸長則將一明黃色絹帛遞與其手,劉瑑雙手接過,而后緩緩展開絹帛朗聲念道“門下,會昌元年元日,有閹宦神策軍軍使仇士良、兗王李岐上受皇恩,下承民意,然其不思忠君,不敬萬民,悖逆臣倫”
顯然,這對有些人來說是一道催命符,對有些人來說卻是一張功勞簿,其中仇士良、丌元實三族自然無可恕免,兗王李岐雖已被郭睿謀害,但仍被削去王號,逐出宗廟貶為庶人。
至于郭睿,李忱沒有提及,但群臣都知道,在平叛當晚郭睿便被帶到了大理寺,再也沒出來。
金吾衛裨將何仁厚,封輕車都尉,任羽林郎將;金吾衛巡街使秦椋,封驍騎尉,任左羽林軍副使
宣讀完畢,群臣不禁面面相覷,御史中丞封敖不免略有不滿之色,移步出列躬身說道“陛下,似乎忘了一個人!”
《大唐頑主》無錯章節將持續在手打吧更新,站內無任何廣告,還請大家收藏和推薦手打吧!
喜歡大唐頑主請大家收藏大唐頑主手打吧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