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苦寒,遼東尤甚。
遼東地區歸屬的朝鮮國長期以來都對周王室聽調不聽宣,這與他們的建立者箕子有關。
箕子,名胥余,殷商末期人,是文丁的兒子,帝乙的弟弟,紂王帝辛的叔父,也就是說,他是伐商的周王室的敵人。
牧野之戰后,紂王自焚而死,商朝覆滅。箕子不愿意做新朝的官員,于是躲到了深山里隱居起來了。
武王聞聽山有賢人不愿從周,便帶著同為殷商王室的微子啟一同去拜會,想請箕子出山。大概是存了以二子之間的親戚關系以作拉攏的心思。
然而箕子不是那樣的人。他對微子說“商其淪喪,我罔為臣仆“,只傳給了周武王《洪范九疇》,卻拒絕了出山。
之后為了避免武王繼續騷擾他,箕子率商朝遺民逃亡遼東以至朝鮮,建立國家之后便選擇了自我封閉,與中原斷了往來。
而因遼東天氣惡劣,不適合耕種,中原國家也沒有北上占土的意愿,周武王稱王之后也并未選擇派兵征討,而是將箕子已經占領的地盤順勢封給了他。
箕子也比較上道,對周王室表示了臣服,于是在大家面上都過得去的情況下,周王室也就懶得千里遠征一塊鳥不拉屎的地盤了。
于是史稱萁子朝鮮的國家便以朝鮮半島為根基,存續了七百余年。按照實際情況來看,箕子后人享受國祚的時間,比周王室還要長。
按照原本的歷史進程,萁子朝還會再延續數十年,直到前194年楚漢之爭時,才會被燕人衛滿趁虛所滅。
而如今,因為齊國滅國壓力在前,得了趙勝提點的燕太子丹連哄帶騙,說服燕王喜放棄了薊城舒適的燕王宮,北上攻略遼東,在這一片冰天雪地中為已面臨絕境的燕國社稷謀求一線生機。
煙花三月,中原地區如今正是春意漸濃,南方長江流域更是已經春暖花開,然而春風不但不度玉門關,同樣也不度山海關。
三日前翻過長城(燕長城)時還依稀可見的綠色,如今已全部被白色所覆蓋了。
太子丹知道,隨著離開故土越來越遠,被迫北遷的燕國隊伍中對自己的反對聲音會逐漸增多,尤其是習慣了錦衣玉食的權貴們,對他的非難更為嚴厲,也更為致命。
因為這些權貴們都是能夠在燕王身邊發揮影響力的。三人成虎,即便太子丹在燕王心中的形象如何完美,也耐不住積毀銷骨。
不但是北上遼東的戰略受到了各方批評,連此前已經定下的聯盟匈奴的策略,也被看到匈奴軍勢后心驚膽戰的老舊貴族們反悔抵制。
對于這些早已腐朽到骨子里,除了憑借祖上顯榮而寄生于大燕骨髓中的寄生蟲,太子丹看不順眼很久了。
他們這些人,就是燕國之所以越來越弱的根因。
只要還有這些人在,燕國就不可能進行可以讓大燕追趕上列國的變法,燕國只能繼續繼續沉浸在古老的榮光中逐漸消亡。
而此次搬遷遼東,除了存續燕國社稷以外,太子丹還抱著剪出老氏族勢力的心思。
只要老氏族仍然扎根在故土,燕王也好,太子丹也好,就都拿他們沒有辦法。但是遠離故土之后,失去了根基的他們就會在合適的時機被太子丹一并剪除。
然而此時,太子丹最需要關切的并不是那些寄生蟲,而是一直支持著自己的父王。
如今,燕王喜因為年老體弱又深受奔波勞苦,身體健康大受打擊,甚至連神智也開始時好時壞。
隨著燕王健康惡化而起的暗流涌動,令隊伍中人心惶惶,也讓太子丹憂心不已,他每日里的大多數時間都在上下溝通,以讓隊伍維持繼續前進的士氣。
幸虧有軍中支柱,老將秦開的鼎力協助,至今才沒有發生成規模的逃兵事件。
但太子丹知道,再這么繼續下去,即便有嚴酷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