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卒之間的默契,以及培養聯軍服從命令的習慣。
受始皇父親一石二鳥習慣的影響,扶蘇如今做事的目的往往也變得不那么單純了。
單純只是練兵,他當然不需要想出如此費力的法子,扶蘇的主要目的還是在通過收繳兵符得到上層指揮權以后,再將自己的指揮權真正下沉的基層的每一個士兵上。
想想看,在習慣了昭軍士卒指揮前進后退之后,還有幾個人在面對扶蘇的命令時仍抱有懷疑和拒絕的態度呢?
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而扶蘇只是將他們服從的目標換成了自己而已。
登上將臺,觀看了一會兒在蒙毅操演下逐漸有了起色的士卒們,扶蘇稍感滿意。
要判斷一支軍隊的戰力如何,有幾個很簡單的標準。
首先一點就是我們常說的精氣神。人有精氣神,軍隊也有,而且比單獨的個人表現得更為明顯。
一支敢于打仗的軍隊,給人的感覺應當是奔騰、果敢、兇猛的,眼前這支軍隊雖然還稱不上如何兇猛,但至少不再如同待宰羔羊了。
第二點就是紀律性。這也是解放軍之所以獲得最終勝利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這一點,已經通過在扶蘇命令下,不斷學習的嚴格軍法以及多次的殺雞儆猴得到了基本的保證。
戰國時代是農民兵向職業軍人發展的過渡階段,很多軍士的心性其實還停留在農民階段,頂多是比較兇狠的農民,而扶蘇要做的就是將他們尚屬于農民的那點心性捶打出去。
另外要看的當然是武器裝備。
不能與大昭正規軍比較,但畢竟是來此充當兩國門面的軍隊,兩國給他們配備的裝備大體而言還算看得過去。
有了以上三點,再加上不俗的戰斗技巧、充足的后勤補給、師出有名的正義性,扶蘇確信自己手中這支軍隊已經具備了與大楚主力軍隊剛正面的能力了。
當然,他并不需要真的跟楚軍主力剛。在計劃中,那是昭軍主力的事情,作為邊路軍,他只有攻占彭城這么一個任務。
不過……也沒人說他只能做這么一件事不是嗎?
扶蘇含笑看著場中越發銳利起來的軍隊,小心思開始轉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