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放趕到西門之時,正是城頭鏖戰到了最緊急的時候。
只見一員虎將手持兩把短戟,在城頭縱橫往來,給身后的楚軍生生砍出了一片落腳之地。
隨著更多的楚軍被項榮天神下凡般的英勇所感染,紛紛與其身后結陣相連,眼看楚軍就將占下一塊城墻來站穩腳跟。
任由事態繼續惡化,則西門將必然有失。
牽一發而動全身,若不能盡快將已經上到城墻的楚軍盡快趕下去,整個留城的防御就將因此功虧一簣。
明白利害所在的李放急切間拍馬趕到,人還未站穩,立刻就是一箭射出,依然是直取敵將首級。
只可惜戰場上太過混亂,遠不如當日兩人對沖之時視線清晰,這一箭未能建功,只被令一員楚兵消受了。
項榮眼看有人突施冷箭,虎目一凝,就發現了持弓而立的李放,當下便是須發皆張,顯然是認出了此人便是日前以兩箭逼得自己落馬的敵將。
隔著喧鬧混亂的戰場,百步之外項榮的怒目而視并未讓李放有任何心驚之感,只加緊命令城頭稍顯混亂的戰陣重整旗鼓。
然而就在此時,李放卻被身邊的護衛一把推開。
直到被推倒在地,“都尉小心”的警告聲這才傳入耳朵。
李放整理整理有些混亂的頭盔和腦袋,這才看到一把短戟狠狠將把自己推開的小校釘在了墻上。
接過身后親兵遞上的另一把短戟,項榮獰笑的聲音隔著吵嚷的百步戰場清晰可聞,“耶耶的飛戟可還好受?”
李放驚魂未定地被近衛拉起,卻又見項榮舉戟欲擲,下意識便縮了縮腦袋。
項榮見狀笑得更為猖狂,嘲諷道“賊將怕了!”
“賊將怕了!”
跟隨項榮一同登城的,都是與項榮一起縱橫沙場多年的親兵,與主將自然心意相通,很快領會到了項榮的意圖。
嘲諷李放并非主要目的,更重要的,當然是要讓因為援兵來到而稍微站穩陣腳的守軍士氣更為崩潰。
此舉收到了效果。
李放下意識低頭的動作落在敵我兩方軍士眼中,當然有著截然不同的觀感。
對于楚軍而言,己方將領勇猛無敵的形象更為深入人心,在這般戰神的帶領下作戰,豈有不勝之理?
但對于守軍來說,己方將領在正面對話中的懦弱表現,對比敵將的天神之姿,實在令人膽寒。
雖然年輕,但也跟隨父親浸淫軍旅多年,李放瞬間便明白了項榮的動機所在,不由惱怒不已。
未等李放想出如何扭轉士氣并將敵軍趕下城頭的方法,又隨手解決一名敵軍的項榮再次對著李放喊話,“賊將可敢通名?”
心下凜然,但李放情知此時絕不能退后半步,狠了狠心吼了回去,“你爺爺李放!”
李放?
項榮撇了撇嘴,印象中沒有這么一號人物,姓李的倒是有個李牧值得一戰。
眼看項榮毫無遮掩的鄙夷,李放雖然看透了對方只不過是為了激怒自己,讓自己做出錯誤的判斷,卻仍怒火中燒。
“隨我上,將南蠻子趕下城去!”李放棄弓于地,拔出佩劍在手,呼喝著身邊眾人奮勇上前。
雖然被項榮的英勇震撼了心神,但李牧之子的名頭仍然讓李放在趙軍心中有一定的地位,在被李放親身應敵的舉動感染后,依然有不少人高聲呼喝,帶動著城頭其他守軍的士氣為之一振。
感受到本已有潰散跡象的防守壓力突然增強,項榮只得將正大肆準備擴展陣型的楚軍又收攏在一起,心中對于敵方這員小將稍微有了些興趣。
被自己的飛戟所嚇之后,還能做出這般雖然魯莽但卻很有膽魄的舉動來帶動士氣,除了趙括以外,趙人的確還有著令人羨慕的后起之秀。
只可惜,在對方沒有長成參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