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切行動聽指揮;第二,不得向黔首百姓索取一針一線;第三,一切繳獲要歸公。”
軍營處處,為扶蘇任命的軍法官們一天至少六個時辰輪流不停地傳達著聯軍總指揮最新下達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
“第一,說話和氣;第二,買賣公平;第三,借東西要還;第四,損壞東西要賠償;第五,不打人罵人;第六,不損壞莊稼;第七,不調戲婦女;第八,不虐待俘虜。”
不止是軍營之中,扶蘇更加派了基層普法官吏,以及用重金爭取到的各鄉里之中有威望的士人,將這些東西傳達給所有鄉民知曉。
本就是為了安定人心,斬斷游擊隊與民眾聯系的手段,怎么可以不讓民眾知曉扶蘇所帶來的“新政”呢?
不是沒有反對意見的存在。
但有齊王與昭王在背后的撐腰,又有大勝項燕的余威在,一切反對意見對扶蘇都構不成威脅。
況且,扶蘇也不是只給棍棒的人。
抄底彭城巨戶和府庫所得的重金,除了運回咸陽和分發給聯軍士卒的那部分,扶蘇一點都沒給自己留,全部作為獎勵守法之人的賞賜。
后有大棒揮舞,前有重金利誘,樸素的士卒們當然知道該怎么做了。
完全阻止士卒劫掠,在古代戰爭中是難以做到的,因為當兵實在是掙不到錢,那點軍餉根本不夠士卒們在退役之后的生活。
因此放縱,甚至鼓勵士卒們在戰爭中的劫掠行為,是各國政府都默許的,因為此舉同樣也能夠緩和底層士卒的不滿情緒,同時還可以節省軍費。
軍法中所謂的“就地取材”,其實也包含這種將軍費強行分攤給被占領地區人民的用意。
就連士卒待遇可謂戰國第一,而且封功賞爵最厚的昭國,上將軍也曾在攻破安邑之后,放縱士卒進行了長達三天的縱情劫掠。
因此士卒們很不理解,為什么扶蘇公子要阻止他們進行“常規操作”。
但扶蘇并沒有給他們解釋人民戰爭的意愿,說了他們也聽不懂。
他只需要通過強權,以及從其他方式的補足,讓士卒們放棄劫掠行為而已。
而且相比于在窮鄉僻壤搜刮而來的可憐油水,被扶蘇所暗示的,鐘離城中可以放肆搶掠的巨額財物,才是更令人垂涎的。
既然是為了更大的利益,暫時收攏士卒的行為,也就不那么令人無法接受了。
其實在扶蘇的設想中,隨著昭國軍隊職業化進程的進行,破城占土之后的劫掠的陋習,是要被徹底根除的。
如果能做到這一點,想來在統一六國之后,六國遺民與昭國之間的強烈對抗,或許能夠減輕一些。
至于那些失去封地而絕對會站在昭國對立面的貴族階級,扶蘇從來就沒想過能夠爭取。
事實早已證明,無論對六國遺老貴族如何優待,時機一至,該反的一定會反。
因為從根本上,尋求依法治國、以功賞賜的昭國,與習慣了血脈繼承的高級貴族們的利益就是背道而馳的。
能夠爭取的六國貴族們,只有那些不得志的。
將原本的底層貴族提拔到高位,將原本的貴族徹底壓死,才是統治能夠長治久安的方式。
故韓在曾經的叛亂后,如今已經形成的格局,就是這種統治戰略最好的實驗場所。
而且就近期的表現來看,這種統治措施的確是有比此前的高壓統治更為良好的效果的。
因此,這給了扶蘇更多啟發的同時,也給了始皇帝推行此等戰略的更大信心。
想那些更為宏大的戰略當然是有必要的,不過目下扶蘇更重要的事情,還是在這個更小的“人民戰爭”的實驗場所進行自己的實驗。
當然是為了實驗自己的治政措施,不然扶蘇為什么要來幫齊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