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字都不允許更改。
這也是為何雖然佛教派系繁雜,卻從來沒有出現過不同版本經書的原因,古代的經書是怎么寫的,今文也是同樣,完全不會有任何不同。
而對于翻譯經書這樣對于傳教極為重要,且有著誤譯風險的行為,當然不能交給隨便的人。
除了要精通當地語言,更重要的還是要佛法精深,確保不會將佛經的涵義弄混。
樗里偲聞言看向主持和尚,試探著問道“佛經內容雖短,但其中內涵頗為深妙難懂,可否請主持準許,借閱些時日參詳?”
主持笑道“檀越感興趣,是極好的。”
答應之后,主持對一旁站著的,看年紀應該是其弟子的中年和尚用梵語吩咐了一句。
弟子答應了一句,搬來了一個大箱子,將包括樗里偲手中的經文在內的數十卷竹簡全部裝進了箱中。
看著弟子勞作,主持笑著道“這里面只是翻譯好的上半部分,先贈予檀越,若此后有意,可以再來取下半部分。”
“多謝主持。”
不單是主持爽快答應,一邊的老少和尚們聽聞有大昭貴族對佛法感興趣,俱都面露喜色。
佛教在中原,尤其是崇尚法家,對于各家學說都各種限制的大昭,傳播實在是太困難了。
扶蘇便曾聽聞過,在始皇統一前后,還曾親自下詔嚴禁修建寺廟。
這也讓扶蘇有些好奇,佛教其實對于統治者而言是有著很好的作用的,它宣揚的因果論,明顯飽含著勸人向善的意圖。
而且對于今生的苦難,佛教以來世的享受為誘惑,鼓勵他們對于身上的壓迫和重擔進行盡可能的忍受。
并且不同于日后不利于增加人口的現象,如今的佛教是完全允許結婚生子的。
而對于征稅,大昭從來都是一視同仁,不會因為你的宗教性質就放過一馬。
“主持應該知道,如今中原并非只有大昭一國。”
聽聞扶蘇的問題,主持和尚笑著點頭,顯然明白扶蘇在說什么,“原本我等是想去洛陽的,只是沒有成行。”
這是合理的。
畢竟在外國人看來,如今理論上還是屬于周王室的統治時代,這從他們決定學習的語言是以洛陽官話(河南話)為主,而非昭國的語言(陜西話)就可以看出來一二。
“為何沒有成行?”
主持笑容尷尬苦澀,“因為昭王不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