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蒼憋著壞笑“功成身退”之后,楚使便重新成為了眾矢之的。
不過這一次,有了充分的準備時間后,幾位楚使便少了些慌亂。
當然,該挨的罵還是一句都少不了的。
楚使倒也光棍,知道自己理虧勢弱,于是無論各國使節如何進逼,來回來去都只以一句話作為擋箭牌。
鐘離是我國自古以來不可分割的領土——當然,原話不是這個,這是扶蘇自己修改總結而來的。
其實真要說起來,楚使的話也沒什么毛病。
追本溯源,鐘離原本自成一國,是遠古東夷族首領伯益后人的領地。
被封鐘離之后,這一支以國為姓,便是現在的鐘離氏。
后來鐘離國將封國從山東遷到淮河流域,便是如今的鐘離縣(其實鐘離設縣是始皇統一全國之后,這里稱鐘離縣只是為了方便)了。
自楚靈王熊虔(公元前538年)以來,鐘離國被楚國攻滅而成為其下的領土。
雖然因為地處吳楚交界,鐘離多次在吳國和楚國之間來回易手,甚至被勾踐在滅吳稱霸之后短暫接掌過。
但總體而言,鐘離在三百多年的時間里的確長時間被楚國掌控在內。
因此如果按照后世的慣例而言,楚國宣言自己對鐘離的掌控權是可以理解的。
不過……如今可不是民族主義覺醒之后的時代。
列國紛爭,哪有什么主權意識的存在。
打下來的就是我的,誰跟你討論什么歷史淵源?
要真論歷史淵源,大家干脆都別打了,全把土地還給周王室好了。
這個擋箭牌被無情擊破,楚使腹背受敵之際,又拿起來另一塊作為抵擋。
“既然矛盾如此巨大無法調和,那就先不和談了吧。”
這就是在耍賴了。
我知道我理虧說不過,那就不說了。
實在不行就繼續打唄。
這一來更讓眾人肝火大冒。
為什么楚使敢于這么硬氣,他就不怕各國真的繼續打下去,把楚國真的給滅了?
還真不怎么怕。
各國在昭國的控制引領之下都在準備和談,正好又到了秋收之際,除了以職業軍人為主要構成的昭軍,各國軍隊都撤回了大部分主戰兵力回國進行秋收了。
即便是昭軍,也只留下了白起與蒙恬兩部職業軍人,半職業且數量最多的王翦部依然要奉命還朝。
畢竟秋收是否及時,乃是關系到接下來一年時間國內民眾的溫飽問題。
而且大戰已經結束,昭國明擺著不想直接滅楚,其余幾國自己又沒那個能力,那還不如撤兵回去收糧食。
同時還能節省很多糧草的開銷。
楚使如今這番近乎于明目張膽的挑釁,就是得知了列國軍隊的動向,才如此肆無忌憚。
秋收之后便是冬季,更不宜用兵了。
南國溫暖也只是相比較而言,此時的冬季要遠比后世嚴酷得多。
在冬季想要進行大規模作戰是根本毫無可能性的,而精兵攻勢對于土地廣袤的楚國來說,就是針刺大象不痛不癢。
于是各國就算惱羞成怒,真要發兵如何也要在明年開春了。
大半年時間,天下局勢如何可就不好說了。
而且昭國也不可能愿意。
其余各國更不愿意。
“請求和談的,是你楚國。如今以不和談為威脅的,還是你楚國。國家邦交,豈可兒戲!”魏國副使痛心疾首。
真要談不下去,魏國的損失是最不能接受的。
留城彭城本就不夠分的,再不多爭取一點利益,就幾乎連回本都做不到了。
因此魏使趕在諸位之前脫口而出也便不足為奇了。
“正因為不能兒戲,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