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芯碳基集成電路研究院。
陳神在門口下車,跟著前面引路的人一路向著實驗室的方向走去。
此時天色已經(jīng)昏暗,然而研究院里仍然燈火通明,透過窗戶可以看到各間辦公室和實驗室里面都有身影伏案桌前。
前來迎接的是研究院的副主任鄧自明教授,作為國內(nèi)DNA納米技術領域的杰出學者,他率領著研究團隊在DNA納米技術與集成電路生產(chǎn)工藝的應用研究上做出了不小的貢獻,之前整理給到陳神的資料里面就有他的數(shù)篇論文。
鄧自明教授還不到五十歲,留著軍人一樣的寸頭,鼻子上架著一副粗框眼鏡,給人第一感覺是干脆利落。
此時他的臉色看起來十分精神和興奮,像是打了雞血一樣。在簡單的介紹之后,他一邊在前面引路,一邊在側著身跟陳神說話。
“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按照你的理論把實驗準備工作都做好了,馬上就可以開始進行第一輪的實驗驗證。”
“第一輪包含哪幾個實驗?”陳神問道。
鄧自明哈哈一笑,“總共有兩個實驗,都跟DNA納米技術有關。”
陳神馬上就想到:“那應該是DNA模板印刷術和組裝術吧?”
“沒錯!”兩人帶著身后的團隊,通過重重關卡,穿戴好工業(yè)防塵服進入實驗室。
實驗室十分寬敞,這里面放得下一整條小型的芯片生產(chǎn)線,建造的各項標準與一般的芯片生產(chǎn)車間是完全一致。
研究院核心團隊成員此時都已經(jīng)集合完畢,大家都看著前方實驗區(qū)里的機器。
看到陳神進來,研究院院長劉院士帶著研究團隊走了上來。
即使所有人都穿著防塵服,口眼和身體都被包得密密實實,劉院士還是第一眼就認出了人群里面的陳神,他激動地伸出雙手:“陳總師,久仰大名!”
陳神不敢怠慢,也伸出雙手,初次見面的寒暄之后,兩人齊齊把目光放到了面前的機器上。
面前的機器總共有兩臺,看起來就是兩個比人高的大盒子,邊緣四四方方,最外面是一塊透明面板,可以看到機器內(nèi)部的部分運行狀態(tài)。
而通過透明的部分,可以看到機器內(nèi)部裝載著各種不同的溶液,看起來很像女巫的魔藥。
劉院士帶著陳神走近,在旁邊親自介紹:“這兩臺機器就是我們研究出來的第一代實驗用機,左邊這臺是負責DNA模板印刷處理的印刷機,而在它旁邊的這臺是負責碳納米管自動組裝的組裝機。”
“我們只要往這兩臺機器里面投入晶圓,機器會把晶圓放入里面的溶液之中,接著晶圓就會按照設計與這些溶液發(fā)生反應,從而制造出我們設計中的圖形,或者按我們的要求組裝好碳納米管。”
這兩臺機器用的全部都是陳神的技術,劉院士甚至放棄掉了自己原創(chuàng)的維度自組裝技術,這是為了保持生產(chǎn)工藝的統(tǒng)一性。
他的自組裝技術與陳神提出的工藝整合度不高。
鄧自明走過來,道:“在收到你的方案之前,我們根本沒有想過DNA納米技術會這么快就可以運用到芯片生產(chǎn)工藝里面。尤其是你的DNA自組裝技術,如果換個方向說不定就可以研究出醫(yī)用納米機器人來,就是不知道你有沒有那個興趣了。”
鄧自明笑著看向陳神,他在國內(nèi)的消息還算靈通,知道眼前這位小爺只會進行自己有興趣的研究,儼然已經(jīng)跳出五行,不在三界了。
陳神搖搖頭,“DNA自組裝技術對于醫(yī)用納米機器人的確有一些參考作用,如果以后我有空的話,說不定還真會往這個方向上面使點功夫。”
DNA自組裝技術就是把DNA鏈作為搬運工具,把碳納米管送到芯片上指定的位置,這個技術與醫(yī)用納米機器人進入人體,捕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