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一樣,方方正正。
在無人車內部,機械裝置正在把這個信號基站往外推。
不到三秒的功夫,這個信號基站就已經被推到地上,有著太陽臺板的那一面穩穩地朝向上方。
主持人跟直播現場的航天專家看著這一幕,連忙跟大家解釋這個信號基站是防摔的,并不會因為這一點撞擊就罷工。
在完成了這個信號點的布置后,無人車又來到下一個定點,再次推下一個基站……
如此反復,才終于在半個小時把所有信號基站都放到了預定的位置,然后它再回到預定的位置,開始進行通信網絡的調試,嘗試跟剛剛投下的基站連接。
而在藏羚羊號里,第三個載荷已經做好了出場準備。
一架新的巨大無人車在待命區停穩,背后的氣壓門咔嚓一下關閉。
這是月球基地的微縮驗證模型。
它同樣由一架無人車搭載,只不過跟一般人想像的不一樣。
它名稱里的微縮并不是指國內已經設計出了月球基地,并且把它進行微縮成了這個基地模型,這是指基地規模的微縮。
這個驗證基地就像一個小型且簡陋的生物圈,它里面搭載著不同年紀的活體小白鼠,同時還有其他一些小生物,以及近十個種類的蔬菜花卉。
這些生命都由一套小型的生命維持裝置保護著,通過這套小型生物圈的維持,國內可以通過這些活體生命在月球生活產生的大量數據,模擬建立起一套人類月球基地的模型,并由此設計出一個更加安全可靠,可供宇航員停留更長時間的月球基地。
這套裝置的體積和重量同樣龐大。
n通信系統這三套裝置,就用掉了核動力藏羚羊將近五分之四的載荷。
這架無人車下地之后不久,內部的連網設備就順利連上了月球5g的網絡,接著走下藏羚羊的是一些特別設計的維修機器人以及探測機器人。
雖然說是機器人,但其實它們還是無人車的形狀,它們同樣會連上網絡,在月面進行探測和維修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