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原本是有一盤大棋的,最好是今年ipo幾個打車軟件、后年ipo幾個外賣軟件、大后后年ipo幾個共享臭魚爛蝦,最后大吼吼吼吼年ipo幾個免費咖啡。
如果同類概念不同賽道的東西扎堆出現在納斯達克排隊區,身價就賤了呀。
但是,顧鯤不在乎,他要的就是這些爛貨身價統統變賤,他是本著烏鴉哥掀桌子的心態來消滅這些賽道的,所以他的死士跟其他投機者一起等比例貶值,他也無所謂。
正好讓這些家伙死快一點。
于是乎,2009年的團購補貼免費還沒退潮,2010年,外賣補貼大戰和2011年的打車補貼大戰,就前后腳來了。一些相對輕資產、不會燒太多設備采購款的共享概念項目,也被試水拿出來了。
燒個共享充電寶燒死了,正好嚇住后面的人,別再扎堆共享自行車電動車了——不是說這種東西不能做,也不是說不能便民,但是你要是沒本事在不浪費社會資源的情況下殺盡對手、震懾群小,亂做那就是在浪費社會資源。
君不見后世共享單車那些年,多少自行車廠的產線擴產后,最多一年半,產線就報廢了,因為沒有后續訂單了,產線擴了白擴。當然自行車廠們倒是沒虧錢,因為他們出貨的時候就給自行車漲價了,把原本可以攤銷七八年的產線折舊費,強行攤到一年半甚至一年內折舊完,這也就意味著每輛自行車價錢上攤銷的產線折舊費,比平時細水長流時生產的,要高了七八倍。
所以才有那時候一輛自行車采購價動輒兩千起步的浪費,完全是因為產線折舊漲了七倍。
顧鯤既然有能力,有先知,就先滅了全人類對“共享”的好處想象力,讓他們相信這玩意兒你就算全占住了,也沒多少賺頭,別進來找死了。
挑個不浪費太多錢的小“共享”,滅了其他大共享的想象空間,把所有邏輯上觸類旁通的企業的歷史總估值可能性,打崩上好幾倍。
……
補貼的烈火,熊熊燃燒了兩年,到2011年底,支付寶已經超前發育到了10億級別的用戶,還在顧鯤的布局下出了很多出海的版本,把東南亞市場也占了。
顧鯤本來就是蘭方出身,加上當年整個東南亞五億人民都被顧鯤代表了、抗擊了索羅斯,所以顧鯤要在東南亞搞金融創新,可比歷史上馬風這些人想往東南亞出海容易的多,誰讓他這些年名聲好的,一貫在東南亞以一碗水端平、急公好義著稱。
這里就是顧鯤的地盤,香江大亨也好,李家坡的淡馬錫也好,如今在金融創新方面都已不是顧鯤的對手。
所以截止到2012,在東南亞的各路支付寶衍生產品,也已經有兩三億用戶了——之所以沒有五億,并不是顧鯤發展不好,或者有競爭對手,實在是東南亞還太窮了,光一個印尼起碼有一億人窮到小學都沒畢業,這些人智能手機都還買不起,電腦也沒有,談什么支付寶。
支付類產品狂奔的同時,最初的那些補貼大戰互聯網平臺,也差不多到了該謀求ipo上市的時候了。
最早的丑團,今年就想上,那些外賣公司,明年差不多也能上了。共享和打車大約排在年。因為扎堆的關系,這些公司的估值已經比歷史上更低了,錢卻是燒了不少,著實堪稱慘淡。
但顧鯤的背后一刀才剛要圖窮匕見呢。
在這兩年里,顧鯤其實沒燒掉多少錢,因為燒錢都是分輪次的,a輪b輪的時候哪怕走燒錢快跑的模式,最多也就先補貼幾百萬幾千萬,到后面白熱化才會上億級別的燒。
而顧鯤每次都是挑起了一個賽道的戰火之后,就收手了,幾千萬燒過,最多稍微燒幾億(還只是幾億人民幣,美元的話每單他一億都不會燒到的),然后對方要是繼續跟,繼續shohand,顧鯤就假裝服軟退讓,不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