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
卓群回到1996年的第四天。
他開始悄悄變賣自己的家當。
剛買了沒兩個星期的愛華隨身聽,他就給送回了信托行。
而且因為急需錢用,他不愿通過寄賣等買主。
直接是以二百七十元直接賣斷的方式轉讓給信托商店。
這還是因為他剛買走沒幾天,又是大學生,人家給的優惠價呢。
同時,他把自己的手表和一只新的鋼筆也給賣掉了。
但因為手表是石英的,鋼筆又是大路貨,都不值什么錢。
這兩樣加起來也只拿到四十二塊。
另外,他還把十六盤原版磁帶也拿到了校門外。
以三塊一盤甩賣價從專做學生生意的小販那兒換來了四十八元。
那么最后再加上本月的二百八十五元生活費。
卓群的部財產總共應該是六百四十五元。
要不是因為自行車必不可少的代步工具,后面還得派大用場,他恐怕連自行車也給賣了。
這就是他的部啟動資金。
說實話,在這個年頭,京城人的月平均工資是八百元。
社會上又正在鬧下崗,好些廠子都只能發一半或是開除三分之一的工資。
這筆錢對普通的大學生來說,已經是不容小覷的一筆財富了。
實際上大多數大學生富與窮的差距,也就是月生活費到底是三百還是六百的差距。
可另一方面,由于連年的通貨膨脹,導致物價高漲。
這點錢要是在校外面花起來,還真干不了什么。
據報紙上剛剛刊登的調查結果顯示。
在京城,如今十元錢,也就能看一場普通國產電影的。
還能吃一頓快餐,包括半個雞腿,一碗飯,一碟泡菜,一碗湯。
再或是坐“面的”十公里。
而如今一身像樣的休閑服裝就得二三百元,一桌像樣的粵菜能上千。
說白了,社會上真實消費水平對比人們群眾的收入來說,已經遠遠的超前了。
所以卓群湊足這筆錢后,他并沒有第一時間就跑到郵局或是郵票市場去淘貨。
為了扮演好“大款”這個角色,他還必須暫時隱忍,專款專用才行。
于是一夜過后,他先是去校外花了七十塊錢買了兩條“紅梅”當業務煙。
然后跟著就在公共課堂里,公開對402宿舍的體成員宣告了他要請客消息。
說晚上在校門口的“永樂餐廳”聚餐。
毫無疑問,這一下當然歡聲雷動啊。
不但同屋的兄弟們都為這驚喜振奮不已,旁邊更是投來不少羨慕的眼神。
這年頭,大家的肚子還是挺素的。
一頓白吃的酒肉,相當具有吸引力。
特別是李凱,那簡直樂瘋了。
當天中午,他都懶得蹭飯了,就是為了留點肚子,晚上多補補。
只是402的宿舍成員們哪里又會想到啊。
卓群的豪爽其實不過是下餌罷了,他們才是人家眼里的獵物呢。
卓群打得什么主意啊?
嗨,很簡單,就是用別人錢,為自己賺錢。
打算跟這些室友們借錢唄。
俗話說得好,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
他一個外地來的大學生手握空拳,身在京城。
不從周圍認識的人身上想辦法,還能有什么更好的選擇?
更何況我們的國情本就是人情社會。
在這個社會上不懂得怎么去利用人脈的人,幾乎都過得不好。
要讓卓群自己總結,他就認為自己前世主要吃了這方面的虧。
他上大學的時候,太過于關注自己的學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