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知識改變命運”這句話理解得太片面,誤以為“知識”二字僅限于學(xué)科范疇。
完沒有想過如何把家庭背景不錯的同學(xué)變成自己未來的助力。
這個道理,他是在走入社會、闖蕩多年才慢慢領(lǐng)悟的,已經(jīng)為時過晚。
否則他的成就絕不僅限于小小的采編副主任。
不過現(xiàn)在既然從頭來過,那就不一樣了。
他絕不會再傻到白白放著這么好的資源,不加以利用。
這些同屋的兄弟們跟他交情最厚。
作為他成功之路最初的踏腳石,顯然再合適不過了。
至于為什么想要借錢還非得請客呢?
這就是辦事的方法策略了。
要說卓群直接開口跟這幾個兄弟借錢,也不是不行。
但這年頭誰都不富裕,這種做法就顯得很突兀。
既讓人為難、反感,也得欠人一份,屬于消耗性使用人情。
這不犯傻嗎?
卓群在社會上泡了這么多年,他其實特別清楚國人的心理。
無論是誰,幫朋友應(yīng)急的借款,嘴上再大方,借出去心里也是煎熬的。
反過來如果是有好處的投資。
哪怕是其中蘊含著有巨大虧損的風(fēng)險。
許多人卻能沉浸在虛假的美夢里,趨之如騖。
現(xiàn)實的明證就是好些人超市買東西,總會為省個塊八毛的反復(fù)計算,斤斤計較。
但這些人在股市投資,卻敢于閉眼胡來。
也許為了一個小道消息就敢輕易扔進去成千上萬的血汗錢。
是的,就因為國人的苦日子過夠了。
吝嗇和貪婪,幾乎在每個人心里都巧妙的并存。
但卻很少有人重視致富方式的邏輯和科學(xué)概率。
這樣的特性,既造就了華人群體無以倫比的賭性。
也是我們國家詐騙案層出不窮的原因。
總而言之就一句話,上趕著不是買賣啊。
聰明的辦法,是欲擒故縱。
他確實需要錢,可絕不能直來直去的求別人。
反過來,得杜撰出一個不存在的投資基金,以巨大的利息回報為誘餌。
得讓大家乖乖的,主動把錢交給他,還得感激他才劃算。
甚至他還可以用抽成傭金,進一步促進大家為他開拓財源的積極性。
真到了大家都嘗到甜頭的時候。
相信哪怕他坐享其成,也會有源源不斷的資金供應(yīng)。
沒錯,這就是龐氏騙局的原理。
可和騙局有本質(zhì)不同的是,他的計劃沒有資金斷裂的可能性。
他大可以用郵市上斬獲的利潤去堵上這個資金窟窿。
只是他必須假借其他高大上的名義才好取信于人罷了。
所以嚴格說來,他是騙人了,可這不是帶有惡意的謊言。
反而確實可以讓所有人都能從中獲益。
為此,他大可以坦然處之,不存在半點的心理負擔(dān)。
altsritaaltsri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