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距離上一次進入山海界,已經過去了八十多年,大桓王朝立國一百二十余載,歷經六代天子。
十幾年前,太宰滕雍主持改歲星紀年為為干支紀年,方修闖入神魔之門的時刻剛好為丙子年,第六代桓王薨,嫡子重康繼位,新王登位之時年僅八歲。
大桓王朝建立的時候,為了壓制原本的軒轅國遺留下來的部落、城邦、大族,以及東南方的蠻族夷人,分封諸侯前往各地鎮壓一方,同時將大的城邦部族拆散分離,或者遷往王畿之地,或者跟隨分封的諸侯前往各方,以此來鞏固自身的統治。
初期大大小小的諸侯方國有數百上千,到了如今,卻余下不過數十。
其中又以紹、高、磐、衛、白、誦六大諸侯最強最強,其中高、衛、白、誦四諸侯皆出自大桓王族,南方以紹國稱霸一方,北方以磐國兵馬精良,國力強盛。
又恰逢北方蠻人妖魔動亂,入侵中土,四方妖魔作亂,諸多異人、方士、煉氣士、陰陽術士紛紛出世,封閉數十年未曾現世的道場、福地、門派都隨之紛紛現世,大開山門收取弟子。
大批修行門人弟子入世修行,下山降妖伏魔,或者加入大桓王朝以及各方諸侯方國。
有人輔佐一方,將一方城邦、小國治理的富饒強盛,有人化作武將征戰天下,加速了諸侯、方國、部落之間的吞并,有人降妖除魔,拯救民眾于水火之中,被人奉為神明仙人。
整個大桓王朝,就好像一個被煮沸的熱湯瓦甕,被死死的捂住蓋子。
但是卻阻擋不住源源不斷往瓦甕下添加的薪火,火越燒越旺,湯越滾越沸。
百年之間,大桓的變化簡直大得難以想象,人族如同燎原之火一般點燃了東洲核心,城邦國度沿著大河和黎河不斷建立而起,農田村莊遍布大地。
整個中土再也不復曾經蠻荒不見人煙,野人部落遍地的景象。
禮儀教化和人道文明傳播四方,人們開始懂得華章之美、禮儀之大,雖然北方諸侯部族,和百萬大山之中的夷人依舊有著紋面斷發、攜獸食人的惡習,但是人道文明的日漸昌盛,是無法阻擋的趨勢。
方修站在一葉輕舟之上,沿著河流而下,船上不止他一人,還有著南方紹國的平民、行商、以及趕赴滕地任職的大夫,那行商穿著錦衣華服,大腹便便,充滿富貴氣息。
大夫大袖翩翩,出身卿族世家,家世可以追溯到百年前大桓開國之初的諸侯,和方修交談之間談古說今,偶然還能說出一些超乎方修想象的見解,方修問過之后,他才傲然的告訴方修,他的老師出自塤都學宮。
“天下各家學說、諸子、學派,皆源自塤都學宮,為豐圣、莊圣、伊圣講道之地。”即將前往官吏夏旻一說起塤都學宮一下子站了起來,站在船艙內仿佛一下子變得胸懷天下起來,目光之中充斥著無盡的敬仰。
“我此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夠進入塤都學宮,能夠聽一聽諸子、學宮夫子講述圣人之言,可惜我不能夠早生上幾十年,若是能夠一睹三圣的容顏,當真是此生無憾矣!”
方修看著那夏旻大發感慨,思緒不由得一下子回想到了多年以前,仿佛再次站在了塤都學宮之內,手持著書冊望向了宮內門徒學子,還有慕名而來的老少孺子。
“遂古之初,誰傳道之!”方修席地而坐,看向了窗外,緩緩的吐出了這句話。
“豐圣之言!原來你也知曉!”夏旻一下子激動了起來,仿佛將方修當成了同道一般。
方修不由得啞然失笑“略有耳聞!略有耳聞!”
船一路穿行紹國境內,途中不斷有人下船,也有人上船。
大河之上,大大小小的舟船絡繹不絕,尤其是南方河川湖泊眾多,水路商貿更是發達至極,一路過處村莊城鎮的景象,和繁華的碼頭,這一切足以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