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潘金蓮為重,還是以未來保衛國家和天下百姓為重?這樣的選擇題,對于武松來說并沒有什么為難的。
無論如何,現在找到潘金蓮,防止潘金蓮遭到侵害,是他最大的事情。至于說因此抗拒皇命,可能被削奪來之不易的官職,甚至還可能被朝廷問罪,這些都不值得在乎。
要江山更要美人。這是因為,江山還可以再得,美人卻無法再擁有。
失去了新禁軍總指揮使的官職,武松相信自己未來擁有的軍隊經驗,仍然不難再訓練出一支可以捍衛國家百姓的鐵軍。朝廷若是問罪,以他現在的身手,也不會束手就擒。而如果潘金蓮遭遇意外,卻是他不能承受的后果。
更何況,一個男子漢,若是連自己最心愛的女人都無法保護,又談何去保護國家和百姓?
感受到王煥、張德勝等部下對自己的貼心,武松很是欣慰。這支軍隊,他畢竟沒有白廢心血,還是得到了大家的心。武松相信,就算自己被朝廷剝奪職務,這些兄弟仍然會愿意追隨自己。
于是,他沒有再堅持要立即離去。畢竟,有這些兄弟的協助,更有利于盡快找到潘金蓮。
“圣旨到!”
然而,就在武松和大家一起商量,如何進一步采取措施尋找潘金蓮時,軍營外邊,又傳來一聲吆喝。
來傳旨的,是另外一個太監,帶著兩個隨從。
武松此時心中掛念的本來只有潘金蓮,實在不耐煩去搞什么接旨的繁文縟節,白白浪費時間。因此,走出營房,對著那傳旨太監,毫不客氣地說“皇帝是什么意思?快說!”
那太監面色頓時一變。
盡管,他來傳旨的路上,心里已經有了準備。因為,之前那個太監被武松一腳踢飛,滾回去之后,已經一把鼻涕一把淚地把武松的“窮兇極惡”哭訴了一遍。宋徽宗聽后大怒,又命這名太監來傳旨。這名太監已經猜想到,武松的態度可能會更惡劣。
但他實在沒有想到,武松的態度會惡劣到這種地步,不像別的官員那樣每次都會竭力巴結傳旨太監、送上厚禮也還罷了,居然連接旨的基本禮儀都不遵守了!
這太監盡管想竭力忍住怒氣,還是忍不住喝問“武松!見圣旨如見皇帝,你不趕快跪下接旨,這是公然藐視。”
武松怒道“你再羅嗦,爺爺我一腳送你滾!這是軍營,就是皇帝親自來了,武某也只會以軍禮待之!給我把圣旨拿過來!”
那太監被武松嚇得一時不敢說話。旁邊早就新禁軍的士兵上前,一把搶過他手中的圣旨,遞給了武松。
武松展開那旨意一看,原來是因他抗拒之前那個太監所傳旨意,宋徽宗傳他立即上朝,說個清楚。
實際上,宋徽宗這已經是盡力克制自己的怒氣了。畢竟,武松是他剛剛提拔的,是他打造一支新禁軍、向天下證明自己既會寫字畫畫等“文功”、也有建立軍隊開邊拓土的“武功”的希望所在!
由于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本身是通過軍事政變上臺,因此,宋朝歷代皇帝,都崇文輕武,對武將百般防范。朝廷上號稱文武百官,實際上武官的地位總是要比文官低上許多。整個宋朝的軍事制度,都是以對武官的防范放在首位,歷代皇帝都對武將不聽指揮十分敏感猜忌。
在宋徽宗看來,他如此信任武松,破格提拔,實在已經是天大的隆恩。
但是,他也不想立即打自己的臉,因此還是想給武松一個說明的機會,再派太監來宣武松上朝辯白。這樣,他就可以從輕發落。
不料,武松一眼看過旨意,便對那傳旨太監冷冷地道“請你回去稟告皇上,武松的一個親人昨夜失蹤,必須趕快尋找。找到之后,武松自會向皇帝報告,聽從皇帝旨意,率軍出征剿匪!”
那太監只得“哼”了一聲,悻悻去了。
這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