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林家決定,讓已過世張大姐和林大少爺合離。
張大姐作為出嫁女,依照按當?shù)氐娘L(fēng)俗是不能,葬進娘家祖墳的,所以林家這一招,的確太過毒辣,也算是報復(fù)張家。
張家聽后,對于林家的怨恨更加深厚了。
一來恨他們沒有善待自家的女兒,任其白白丟了命。
二來,恨的是林家如今的做法,居然還趕盡殺絕,連去世的人也不放過。
張書吏還有所猶豫,明烽卻直接同意了這個決議。
如今,張家明烽也算是能做主的,于是張書吏和柳氏也沒有多說話,他們心里也是對林家人恨意密布。
于是,張家干脆讓人抬著張大姐棺槨以及出嫁時的陪嫁,回了張家。
張家和林家也為這件事情徹底撕破臉面,甚至是結(jié)了仇。
臘月停靈,還是出嫁女的靈堂,街坊們雖然同情張家的遭遇,倒也沒有人上門鬧騰。
但同時,很多人也覺得晦氣,一時間張家門可羅雀,沉寂的如同一座荒廢已久的空宅子。
幾經(jīng)周折,張大姐最后還是葬進了張家的祖墳。
當然,在這一過程當中,還是有一些張家遠房的支脈提出了異議。
可是,張家?guī)状鷨蝹鳎@些人早就沒什么血脈牽連了,再加上張家和明烽的強硬態(tài)度,到也沒掀起太大的波浪。
在大年前的臘月二十八,一切終于歸于平靜。
只是張家再無過年的任何熱鬧氛圍,別說是正常的人情往來。連門口的對聯(lián)和燈籠都不曾懸掛。
福寶陪著母親楊氏,最后一次置辦年貨回來。看見自家門前掛著的那兩盞紅燈籠和重金請朱老夫子寫下的對聯(lián)。
再瞅一瞅?qū)﹂T張家光禿禿的門楣,以及毫無聲響的寂靜。只覺得自己門上的那一抹紅,礙眼得很。
第二日福寶便取下來,自家門上的那兩個紅燈籠。只留著大門口的兩副對聯(lián),應(yīng)付一下過年的氛圍。
這個年節(jié)上,福寶強勢的連侄兒侄女放的炮仗,都給人沒收了。李家眾人自然知道兩家的淵源,也知道福寶這般做法的用意,倒也沒人說什么閑話。
雖然兩家并未正式定親,但好歹也算是多年鄰居,總要照顧照顧別人的情緒吧。
在這一點上,李家人還是很善良的,也能體諒別人的難處。
因此,除了幾個沒有玩上炮仗的小孩兒,偶爾吵鬧一番。換來大人的一頓好打,倒也沒有橫生枝節(jié)。
出了年節(jié)后,福寶帶著銀錢前往鏢局,打算答謝當初鏢局眾位師兄弟在林家的鼎力相助。
到了鏢局以后,才發(fā)現(xiàn)張家已經(jīng)比她先行一步。
當初隨著福寶前去林家撐場子的師兄弟們,人手得了張家的謝銀十兩,外加一些精致的糕點作為答謝禮。
是由明烽親自登門道謝,這樣一來,于情于理都無可挑剔。
福寶感嘆,果然是他張明烽的行事手段,細致而周到,很少能讓人挑出其中的錯漏。
既然事情已經(jīng)了結(jié),福寶也沒有準備在鏢局多呆,正準備告辭,卻被隨后趕來的崔二絆住了腳步。
福寶停下腳步,還以為崔二有什么正經(jīng)事和自己商量,不想,聽完崔二的言語后,卻被弄得有些哭笑不得。
崔二神秘的壓低的嗓門,關(guān)切地問道,福寶年后有什么打算。
福寶還以為,崔二詢問的是自己生意上的安排,便歉意地告訴他,自己不打算再繼續(xù)南來北往的做生意。
畢竟自己是個姑娘,這般拋頭露面,自己個雖然不懼別人的流言蜚語,但也要考慮家人的感受,且本身對于銀錢方面也沒什么特別大的想法,如今手頭寬裕了,只想安安心心的在家呆著多陪陪父母。
崔二對福寶的這番言論倒是很是認同。
他也認為,福寶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