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這個時候,要上朝的這些官員都還不知道。
這其中,有一名身穿大紅緋袍的官員,昂首傲然而立,和其他人并沒有去接觸。就算有官員跑過去和他打招呼,他也只是淡淡地回應而已。
對此,那些過來和他溝通的官員都有點納悶。以前的時候,他不是倒張也挺積極的么?怎么現在一下就變成這樣了,該不會是被昨日文華殿內的皇帝之怒給嚇到了吧?
這人從他們的眼神中,其實也讀懂了他們的內心想法,不過他一點都不介意,甚至心中還暗暗得意一群傻子,本官豈能和你們一樣!
他倒是沒改變立場,要說對張明偉的憤恨,他絕對能排到最前面去。他就是被張明偉奪了皇帝寵信的兵部尚書陳新甲。
之所以會如此表現,是因為陳新甲自從張明偉突然出現之后,崇禎皇帝對他就變得非常厭惡。有關這一點,他有非常明顯地感覺。
但是,就在之前,他上了一道密奏,力主和建虜議和,以解決松錦之戰帶來的危機。這一次,崇禎皇帝竟然難得地沒有表現出之前的厭惡,這讓他有點喜出望外。
因為陳新甲覺得,他又重新摸準了崇禎皇帝的喜好。
想來也是,當初的楊嗣昌可是向崇禎皇帝提出攘外必先安內,而最終的結果,可以見到楊嗣昌一直深受皇帝的信任。
而自己不但是楊嗣昌舉薦,如今更是接替了他的兵部尚書一職,原本一直是好好的,皇帝果然最是寵信他。只是不知道那個張明偉從哪點上蠱惑了皇帝,撓中了皇帝的癢處,以至于專寵他一個人了。
想著以前,此時的陳新甲,自認為已經找準了方向,有了和張明偉一掰手腕的能力了!因此,他傻了才去大張旗鼓地倒張。
他認為,他目前最佳的策略,就是躲在后面,看著其他同僚去彈劾張明偉就可以了。自己不要出頭,就能更進一步贏得崇禎皇帝的好感。然后在議和這事上多多發力,解決建虜問題,就能贏回以前的那份君恩!
想到這里,陳新甲心中其實也有點感激張明偉的。如果不是張明偉的出現,他的決心其實并不是太大。
因為和建虜議和的話,如果能成,皇帝必然開心,可以專心對付關內流賊;但是,他的金主們肯定不樂意看到。
那些晉商,最想要的是,大明和建虜一直開戰,這樣他們才能走私倒賣,賺得更多。而一旦和建虜議和,那互開邊市就是一定的了。由于建虜的強勢,肯定是能買到他們想要的,那為什么還要從晉商那去高價購買呢?
這一點,陳新甲想得很明白。為此,之前在為議和事情準備的時候,他都是極其隱秘地在進行。如今得到了回復,又加上張明偉的出現,他權衡之后,終于下定了決心,為了自己的前程,不管那些金主了。
只要在這個位置上坐著,就不怕會沒錢。
這不,松山之敗,六大總兵都不得不前來送禮。他以崇禎皇帝的這次殺雞駭猴的事情為借口,一番拿捏之后,一次就收到了十五萬兩白銀的重禮。如此一來,又何必還在意那些金主呢!
想到這個,陳新甲心中高興之下,便不由得眉飛色舞起來。
說起來,那些兵頭喝兵血,也真是有錢啊!本來自己還打算再拿捏幾天的,結果沒想到,那些總兵竟然幾倍以往的價錢砸了過來,砸得自己不得不爽快地答應了。
就只是那個王樸不識相,竟然像打發叫花子一樣來打發自己。甚至還敢要挾自己,說現在皇帝最寵信興國公,如果自己不答應,他就要去找興國公那邊的路子。
真是可恨!不定他個死罪,都難以出這口惡氣!
想著這個,陳新甲便立刻想到了吳三桂身上。又不得不感慨,不愧是遼東的將門世家,皇上每年保證遼東那邊的軍需,讓他們這些遼東將門世家喝飽了血,給得錢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