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藩王,明末的官員不是沒有打過主意。
比如說戶部尚書倪元璐,在李自成攻打陜西的時候,就曾向崇禎皇帝建議說“天下的藩王,誰能與秦晉相比?秦晉之地山勢險要,是用武的邦國。請諭令秦晉二王,以討伐賊軍保全秦地責成秦王,以抵擋賊軍不入晉地責成晉王。”
“王能殺賊,給王以大將軍的權力,不能殺賊,則拿出王所有的資財作為軍餉,以免為賊盜所得。平定了賊軍,應封二王每人一個兒子為親王,也足以明報了。二王難道不以十一宗之禍為鑒嗎?賢明之王忠貞又善于計籌,必定知道怎么處置!”
這種建言上述之后,崇禎皇帝留中不發。
你說秦晉兩地是用武邦國,讓他們掌握軍權去平定賊亂。真要有那個能力平定賊亂的話,他們怎么可能還會乖乖交出軍權,只換回一個兒子當親王,可能么?
成祖當年,就是最好的例子!
不過這個建議中有一點卻和張明偉的建議是一樣的,那就是都看上了藩王的資財。
文華殿內的這些人,良久之后,便都回過神來。
就聽內閣輔臣堵胤錫先奏道“陛下,微臣以為,國公之策甚好!既避免藩王坐大而反噬,又能讓他們把資財拿出來以爭取他們想要的東西,更能徹底解決我大明藩王宗室之頑疾,實在一舉多得之良策也!”
與其像豬一樣圈養,總有一些藩王會不甘心的,而海外又不是想象中的那么莽荒,這就會成為他們積極爭取軍政大權的動力。
“陛下,臣附議!”兵部尚書閔洪學跟著奏道,“如果地方上有藩王資財,何愁沒有錢糧抗賊!”
吏部尚書左懋第也想跟著奏對,結果卻見崇禎皇帝向他們搖搖手說道“諸卿,先生之策,朕是贊同的。朕把卿等叫來,乃是商議如何具體實施,在藩王分封海外之前,讓他們先把錢糧主動拿出來?”
一聽這話,眾人啞然,不過都能理解,隨即互相一笑,便開始考慮起這個問題來了。
………………
與此同時,遠在陜西這邊,有一處豪門深宅內的大堂,一群人正在飲酒聚宴。不但是大堂上有三桌,在大堂外面,都有好幾座。
他們一邊喝酒吃菜,紅光滿面吃吃喝喝,一邊還在看著院子中間臺子上的舞姬表演。
不過只有大堂正中間的一桌子人,并沒有在意桌子上的美食美酒。一個個的臉色有點嚴峻,正在商量著事情。
“老夫今日召集諸位過來,乃是共商一個對付那孫扒皮的對策!”主位上的那人陰沉著臉,對其他說道。
聽到他這話,就坐他身邊的一個胖子立刻回應道“還能怎么對付,人家有兵有權,我們又動不了,只能和以前那樣,從朝堂上想想辦法了!”
“是啊,是啊!”另外一個高個子也是連忙附和道,“我們在座的,在朝堂上都有關系,不如一起寫信如何?中原不是大亂,那李賊鬧得很兇么?就讓朝廷催著他快點出關剿賊,禍害別地去好了!”
“嘿嘿,萬一打不過李賊,那就一勞永逸了!”胖子一聽,臉上露出陰沉地笑容道。
主位上那人聽了,點點頭說道“老夫就是這個意思。我們務必要保證一次成功,最好再湊一筆錢走走如今朝堂上權勢滔天的興國公門路,說不定見效更快!”
“對,這個我贊同!”高個子聽了,連忙回應道,“只要興國公開這個口,孫扒皮就斷然沒有抗旨不遵的可能!”
“你們說,這興國公到底是什么來頭,竟然一下子如日中天?”
“……”
這些人一提及興國公,也免不了開始好奇他的來歷,一時之間,也有點歪樓了。
不過他們已經明確了方向,倒也有這個時間討論討論。
可是,正在這個時候,卻聽門口那邊,傳來了“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