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遼河,是遼東遼河水系渾河與太子河合流后形成的下游河段的別稱。系指渾河在海州衛地段的三岔河與太子河匯合后,由三岔河起始,向西南方向流至后世的營口市永遠角的大遼河口,注入渤海遼東灣,共長九十四公里河段。
東邊的天空微微露出魚肚白,一縷晨光灑向大地之時,早已在海上等著的船隊便慢慢地靠近遼河出海口這邊的沙灘。
這個時候,是沒人的時候。要不然,要是有人看到一千多艘船只出現在海上時,絕對會大吃一驚。
這支船隊沒有旗號,但是,大船就有五百多艘,小船更多,就這么大的規模,在這附近,也只有明國一家才能有這個船隊規模。打不打旗號的,其實都是差不多的。
那些大船沖上沙灘之后,很快就從船上下來了很多人馬,沒錯,就是人和馬。人無聲,馬也套著馬套子,基本上沒有出現人喊馬嘶的情況。
能看出來,有很多人馬上岸之后,似乎都是非常地疲憊。不過也有一批人馬,在上岸之后,便立刻離開了沙灘,往深處而去了。
這支船隊,不用說就是顧三麻子的船隊,隸屬于山海關總兵府,由山永巡撫統轄。
大船上裝的,則是李來亨所領的五千騎軍,而那些小船,裝得都是這支騎軍的補給。等到這遼河口的時候,小船已經空了好多艘了。
準備這樣一次遠征,還是很耗補給的。
上得岸來,李來亨原本的一千多手下,根本就沒有了力氣。在遠離海岸線航行的這些天,他們這些大都是秦人,哪坐過這么久的船。
雖然說騎馬騎慣了的人,不大會暈船。可這在海上的時間太久了,讓他們這些第一次坐船的秦人,真得是非常不適應。
說實話,當初不少人在看到大海,登船的時候,心中都是打鼓的。
然而,他們也見慣了生死,什么惡劣的環境下都東奔西逃過,面對一望無垠的大海,咬咬牙,也就登船了。
相對他們來說,關寧騎軍就要好一些,畢竟他們在渤海邊長大,對于大海有一定的了解。
此時,軍隊還在陸續下船,而在沙灘上,已經站了一群人,其中一人,便是接替了閻應元的江陰典史陳明遇,當然,此時也已經是山海關轄下的一名游擊了。
就見他臉色嚴肅地在對一個比他還年輕的將領說道“李游擊,你真得不打算打蓋州衛了?”
他們的作戰目標,之前有選過,旅順、金州衛和復州衛。但是,海路到達那邊的距離實在有點遠,如果從登州府過去的話,倒是最近的。可惜的是,他們出發點就是在山海關。
因此,這次作戰的第一目標是選定了蓋州衛。
根據消息,建虜在蓋州設防守尉衙門,置防守尉,滿漢防御。一直以來,這里都沒有受到明軍攻擊過。這些年來,這里的防御肯定更為松懈。
加上蓋州衛臨近海邊,十八里外的海面上,還有一個連云島,可以用作軍隊休息之用,算是一個理想的目標了。
當然了,另外也選了海州衛作為備選目標,具體要打哪里,最終還是要由出征的主將根據實際情況來定奪。
而此時,陳明遇就因為李來亨選了海州衛作為攻擊目標,這讓他很是擔憂,便再次向李來亨確認。
對于這個新的合作伙伴,李來亨還是有耐心的。
他聽到陳明遇問話之后,便再次強調他的理由道“此次是我們……朝廷官軍第一次進攻遼東。事發突然,建虜肯定沒有想到。以后要再來進攻,他們肯定會有防備。因此,這第一次的戰事,要么不打,既然要打,那就要好好利用這第一次的機會,打他一個打的。這也能達到國公要求的,必須給予建虜重創,打疼了建虜,迫使建虜不敢集結重兵去侵襲關內!”
道理確實是這個道理,但是,海州衛可不是一般的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