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目前的跡象來看,建虜是要和自己這邊決戰,這樣就太好了!
為此,張明偉下令,前鋒修整耀州驛,作為先頭的糧草囤積點。并且這個消息,還故意讓建虜探馬給闖到附近看到了。
東江軍的步軍先行出發,然后便是休整好了的步軍跟上,明軍這邊的兵力開始逐步前移。
從蓋州到耀州驛,大概就是一天的路程,再從耀州驛到海州,也大概是一天的路程。遼東這邊的驛站,基本都是這么建的,六十里一處,是為一天的趕路時間。
明軍這邊的總兵力達到了七萬左右,如果加上水兵的話,十萬都是有的。
這么大的軍隊行動,不可能像前鋒一樣說走就走的,特別這里還是戰區。
幾天之后,明軍主力大概五萬人馬到達了耀州驛。剩下的人馬,要么在前方和建虜打斥候戰,爭奪戰場消息的控制權;要么在后方保護糧道。
從這一點上來說,建虜的優勢就更為明顯一點,他們的糧草就囤積在海州城內,非常地安全。
這個時候,雙方的消息,也基本上都已經明朗了。對于各自關注的重點,也都有了了解。
對于建虜來說,明軍之前出現過的各個旗號、兵力這些,和他們掌握得都差不多,說明明軍已經全軍過來。如此一來,他們便不再擔心還有明軍躲在暗處。至少這種擔心會很小了。
而明軍這邊,建虜的軍隊隨著時間的過去,源源不斷地開到海州城這邊。甚至海州城里安排不下,都開始沿著城墻扎營。
主力會戰的態勢,一日比一日明顯。
考慮再三之后,張明偉覺得不用再等了,便派人趕往錦州傳令,命周遇吉那邊的奇兵可以出發了。
為了掩護奇兵,盡量減少被建虜探查到的可能,張明偉這邊也同時下令軍隊開赴海州城下,正式和建虜對壘。
海州城頭,遠遠地看到明國大軍到達,在那里安營扎寨,已經趕來的多爾袞不由得皺了眉頭。
從獲悉了明軍的兵力,得知明國興國公又一次領兵到來之后,多爾袞和代善就下旨全國動員,上至五十歲,下到十五歲的男子,全都要參戰。
力氣小的,年紀大的,就在后方運糧;壯年的,就要開赴前線打仗。
可以說,這一戰對于建虜來說,真得是竭盡所能了,大概為十一萬兵力。
這個兵力,也是建虜在松錦之戰時候的兵力數目。
不過雖然這兵力數目一樣,但是個中其實還是有差別的。
松錦之戰時,十一萬兵力也是建虜能調動的兵力上限了。
原本隨著他們吞并了蒙古東部部族,又北征索倫人,他們的兵力都能達到十七萬左右。
可是,這幾年來,陸續被明軍給殲滅部分,積累起來的數目也還是驚人的。寧遠突襲戰,沒了三萬多;錦州強襲,又沒了兩萬多。再加上被東江軍給殺的,也就只有如今的十一萬左右兵力了。
從這兵力來說,建虜的兵力要比明軍多一倍左右。可是,明軍卻一點都沒有在意,反而主動進軍到了海州城下,還是準備大打出手的樣子。
這情況,就有點不合常理了!多爾袞皺眉,就是想到了這點。
哪怕明軍不知道鞍山驛堡后面還有兵力沒有調過來,可光是海州這邊,就已經集結了七八萬的樣子,明軍是哪來的擔心,能打贏這場戰事?
站他邊上的多鐸注意到了他的神情,便好奇地問道:“這一戰,我們大清的贏面更大,一戰而滅明軍,從此以后,遼東就又都是我們大清的遼東,不好么?”
聽到聲音,多爾袞轉頭看向他,依舊是眉頭緊鎖道:“我在想,明軍的兵力不及我們,卻還是要打這一仗,他們的依仗是什么?”
說到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