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的盧夜中不止,飛速駛離尋陽渡。直到次日凌晨在江北岸的蘭城津靠岸。
蘭城津是凌云浦上一個小津口。
長江水從西而東,行至凌云浦,長江分出兩大支系,向南走的那條被稱作云江,向北走的主干還是長江,不過被很多人稱作陵江,因為它此去穿過陵州東流入海。
蘭城是陵州芝蘭郡郡治。從芝蘭郡向東北走上二百里便是京陵城,大晉國的都城。
芝蘭郡因為其地多產靈芝香蘭而得名。
據說天女蘅香公主常來此地賞蘭,每每登上玉蘭山,便會彈奏一曲《幽蘭操》,因此芝蘭郡還被人叫做天香城,天女城。
五月的蘭城蘭花已謝,正當盛開的是紫薇花和石榴花,紫紅相襯,春意未消。
暖陽升起,津口旁的玉湖上亭臺水榭青石橋亭亭玉立,其間披紅戴綠的游人更顯明媚,翠色枝頭中朱雀黃鶯你唱我和,好不熱鬧。
尋陽事了,還算如意。幾個人松一口氣,下了船,直奔蘭城坊市而去。
船尾一個少年,頭戴斗笠,手中正拿著一本寸長手札細細翻閱。
船中幾個同伴知道了他這一拿起書,便神思不在的游書境界,就沒再打擾他。
幾人下船走遠,那少年仍未察覺。
他靜靜看書,錦衣女子便也沒下船,借口行動不便,守在船中。
小丫鬟葉珠難得跑出這么遠的地方游山玩水,主子知她性子,便讓她跟著一起去放放風。
早市已經開啟,街上人多了起來。
幾人到一家點心坊置辦些路上吃食,然后尋一家飯館品嘗起陵州的異域美食。
胡食在陵州的異域食羹中算是艷壓群芳,獨占鰲頭。
胡人生活在茫茫草原,體型彪悍,素喜肉食和大餅。中原流行的胡食多半也離不開羊肉、鹿肉、兔肉、麻餅。
胡人食肉,多喜炙烤,加之油脂、渾豉、鹽、擘蔥白、姜、椒、蓽撥、胡椒等佐調,炙烤出的肉,味美色鮮又極為滋補。食肉之時再伴一壺石榴汁或者馬奶酒,情更愜意更濃。
擅長追求人生樂趣的大晉子民果斷地接受了這樣的胡食文化,正如喜歡胡床一般,盡管是在這儒雅的幽蘭之城。
幾人邊吃著炙羊肉,邊瞧著對面幾個雜耍藝人表演。
藝人當中有個擅長弄丸表演的,雙手可拋擲九丸,銀丸有規律地飛上落下、跡如銀河、恍若流星,讓人看得眼花繚亂,又扣人心弦,生怕其中一個銀丸脫離了出去。
那人表演了弄丸,又拋出五把劍于空中,劍劍直指蒼穹,后翻身落下,劍柄正中藝人手心。
圍觀者贊嘆不已,個個想大聲喝彩,又怕叫聲會打擾了表演者,壞了表演,只捂著嘴、瞪著眼、握著手,全神貫注地看著。
藝人漸漸增加劍的數量,未幾,空中已經翻飛著七把短劍。
圍觀看客終于忍不住,大聲喝起彩來。
這天香城里除了靈芝、天女、《幽蘭操》,還有一件更吸引幾個年輕人的軼事。
這里有一個赫赫有名的畫師,叫顧三絕,也叫顧三癡。
據說這個畫師后來因為裴懸濟之事被抓了。
聽說他當年畫了一幅畫,叫《天香圖》,畫中人物正是蘅香公主和裴大俠。
不過后來此畫師被先帝軟禁在一座孤山中,是因為他的另一幅畫作《失香圖》,這幅畫畫的正是當年蘅香公主命隕廬山、與裴大俠生死相別的一幕。據說這幅畫大不敬,勾起了先帝的傷心往事,先帝便將那畫焚毀,另外,將那畫師軟禁了起來。
不過也有人說先帝并沒有遷怒顧三絕,畫師其人離開了陵州,現在在寰氏幕府做幕僚。
還有人說,顧三絕還在陵州,正隱居在玉蘭山。
不管顧三絕在哪,一睹裴懸濟和蘅香公主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