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醒來后,李南池發現自己上半身在沙發上、下半身在地板的地毯上。
“這么高難度的睡姿,你是咋睡著的?”
姜苗苗趴在沙發背上,頭擱在白皙的手臂上,探頭探腦的看著被第三波鬧鐘叫醒的李南池。
一睜眼就是一張言笑晏晏的臉龐,李南池心情大好的說道,“按照一般的言情劇套路,你不應該是過來,試圖把我重新搬回到沙發上,然后受到驚動的我往沙發下一垮,兩人一起翻滾壓到沙發下?”
喵總大人站起身對著沙發上的李南池給了一記白眼,“你怕不是沒睡醒吧,想什么美事兒呢?快洗漱吧,我出去買早點。那個《舉起手來》造梗的話題已經上圍脖熱搜了,還有雖然收視率不錯,但口碑兩極分化,熱搜上出現了一個新的詞語叫‘抗戰浮夸風’,就是特意給《舉起手來》起的。”
李南池打開手機一看。
果然,大清早的熱搜榜上,前十之內與《舉起手來》相關的梗就有三條,熱搜榜第五條是“抗戰浮夸成風?”
第二條就是“李南池黃飛新作首播破三”
而第一條,是“一集二十三個梗”
乍一看,李南池還沒看出這熱搜第一與《舉起手來》有什么關系,點進去才發現集思廣益的觀眾從《舉起手來》第一集里面提煉出了二十三個梗,從第二集里面也總結出了十九個梗。
一千個觀眾就會衍生出一千個評論。
破三的高收視率下,觀眾們對前兩集的關注度很高,而電視中各種腦洞大開的鬼子撲街方式,讓不少年輕觀眾聯系起各種各樣的梗。
對列舉出來的這些梗,李南池一點兒都不感覺到奇怪,在編寫劇本的時候,他就想到了這些。原時空在貓牙直播平臺“一起看”欄目的某個抗戰電影直播間內,每次播放到《舉起手來》這兩部電影的時候,彈幕的實時互動上就會冒出很多這樣的梗。
但李南池不知道的是,這種觀眾對一個片子大面積熱鬧找梗、因此而沖上熱搜第一的,卻是創下了衛視電視劇的首次!
不是說以前沒有玩梗的,但在一部片子里密集的穿插進這么多梗,而且還讓觀眾看得興趣盎然、主動找梗的,至目前為止是《舉起手來》做到了極致。
不少導演看到了這種有意識往片子里植入梗的效果,嘿,還是年輕人頭腦好使,不過這插梗看似簡單,卻對融會貫通的頭腦有著很高的要求,不能露出一點兒生搬硬套的痕跡出來,不然就要被噴慘了。
相比位居熱搜榜第一第二的兩個詞條,李南池卻是對這第五個詞條卻更感興趣。
抗戰浮夸風?
倒是一個新穎的名詞。
李南池倒是想看看這文章里浮夸出了個什么。
點進詞條進入后,發現文章名字的作者叫做“劉一筆”。
李南池的腦海中對這個名字還有些印象。
這篇文章寫道
“兩位抗戰劇新銳導演的新作《舉起手來》首播,取得首視破三的驕傲成績。
在如今收視率破2都挺稀罕,歷史權謀、都市情感、玄幻仙俠劇是一線衛視主流排片的當下,一部抗戰劇再次取得傲人成績,讓人不得不感嘆,難道抗戰劇的春天已經來了?
同《小兵張嘎》突破以往高屋建瓴的拍攝視角不同,同樣從小人物抗戰視角的《舉起手來》在項目成立伊始,就打出了‘抗戰喜劇’的口號。
現在驕人的收視率已經說明了這個口號已不再是一個口號,而可能演化成一個抗戰片拍攝新類型,李南池和黃飛已經旗幟鮮明的把“喜”這個元素加入到抗戰題材中。
然而這種嘗試也引來了很多批判,主要的集中點就在這種不正經的抗戰風格,會不會誤導新時代的年輕人對歷史形成誤導性的認知?有觀點認為兩位抗戰年輕導演從《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