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
李南池眼神里釋放著真實,他確實是實話實說,組織了一下語言,將紙上寫著的這幾個詞串聯起來說
“在選人關上,紅星廠目前習慣使用的是新人、有合作經驗的人以及圈內有口皆碑的演員。在選人這個問題上,我是這樣認為的,目前咱們的內娛,有一個“怪像”不是制作單位保持著選人的主動性,而是粉絲在主導著咱們選人的節奏,或者說是粉絲經濟主導了制作單位的選人審美。
針對這問題,紅星影視從一開始一直就保持著獨立的審美性,粉絲要是喜歡,那就投入到紅星作品的懷抱。不接受,那你就離開。所以紅星影視絕不、也從來不會去迎合粉絲所謂的投票說誰誰誰適合哪個角色的聲音。我一直認為,如果我們制作單位在選人中純粹獨立一些,那么用到有爆炸危險演員的可能性就不會很大。
資金這個問題,嗯,選人和資金的牽扯意向很大,基本上用了別人的錢,就得接受人家的人,所以紅星廠基本資金獨立,一向秉持著有多少錢做多大作品的原則”
坐著的不少制作單位代表,嘴邊抽抽,紅星廠當然不缺錢,那背后還站著一個滬都李家——年輕人站起來說話真不腰疼。
對面的某炮抬頭瞅著這在京城導演圈里都聲名鵲起的年輕人,自己縱橫江湖被尊稱一聲“鋼炮”。咋瞅著這年輕人說話是真才有股子炮味兒,就應該叫“李大炮”算逑。
李大炮又說,“題材ip,這方面,我比較單一化,除了軍事題材類型,其他方面沒有意向,未來在這一領域,紅星影視還將繼續深耕細作,專注于該題材的開發”
五分鐘出頭的時間,李南池從選角、資金、題材三個方面串聯著談了談,著力于剛才眾人探討得這三個方向問題說了下紅星廠的做法。
對面一老師抬手問,“粉絲經濟主導選角審美?能詳細說說么?”
李南池張口就說
“咱們國內的各文化產業鏈,很注重消費者層面的參與,這是好事,也是咱們內娛經濟最狡猾的地方。這樣子,就是把粉絲培養成柵欄里的‘韭菜’,等長到一定高度,就上去割一割。怎么去施肥呢?那就是所謂的‘大量資源’灌溉了,互聯網時代的大曝光之下,哪怕你是“東施”,也能給你打造成‘西施’出來。
培養起這些粉絲后,這也就成為演員本身底氣之所在,成為經濟公司與咱們制作單位談判的砝碼。我們制作方也開始樂意去使用這些粉絲演員,當一個五千萬粉絲量級的演員擺在你眼前時,那么票房計算似乎就變得很簡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