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不濟也是個探花呀!”
徐子豪這么贊賞林智煜,絲毫不為過。林智煜,他在初一年級第一學期結束的時候就已經背完了初中三年所有的古詩詞,而在剩下的兩年多時間,他更是背完了高中所有的古詩詞,并且還在網上找了不少杜甫、李白、李商隱等著名詩人的詩詞在學習。稱他為“文學擔當”,真是一點也不打折扣。
徐子豪和林智煜聊完了灞陵橋,聊完了老君山,聊完了姜尚垂釣。他們沒有回賓館,而是繼續在老君山前的人民廣場轉悠。
要說在人民廣場轉悠的人群,確實是比以往更多一些。在往日,在這廣場上散步的就是廣場附近的居民,以及一些陪孫輩讀書的鄉下老人,再有就是慕名灞陵橋和老君人而來的游客。
而此時此刻,在這諾大的廣場之上,多了很多十四五六歲的少年。不用猜想,這都是來參加中考的全縣初三學生。
子豪智煜所在的縣,雖不是什么數一數二的大縣,但也不是一個小縣。縱觀整個縣,初中部和高中部并存的中學就有十二所,再加上三十多個獨立的初中,那就是有五十多個學校的人來縣城參加考試了。這五十多個學校不可能都坐落在縣城,那幾萬學生也不可能都在縣城里面的學校讀書。他們之中,絕大多數都是趕遠路而來參加中考的,就像子豪智煜所在的遠方中學,他們不像縣城學生那樣方便,他們的學校離考點學校有很長一段距離,所以就提前一天、甚至兩天來縣城了。
再看看此時廣場上的那些十多歲的學生,他們看上去個個都是精神抖擻。看看他們的穿著,不再是清一色的校服,而是各有色彩,百光爭艷。
徐子豪呢,他望著這些和自己是同一身份的人群,一時百感交集,內心有很多觸動。人群之中,有兩三個、或是人走在一起,就像此時的自己和林智煜。關系夠好的人走在一起談天論地,說到生動處甚至會捧腹大笑。可是,這會是長久的嗎?一天后的一場考試,可能會使此時的攜手之人自此天各一方。
或者,考試一過,再次見面的我們都已少了昔日的稚氣,工作的工作,上學的上學,甚至早已成家立業、為人父母。那些本來想說的話,以及一些沒來得及說出口的話,還有一些想問的事,我們都不知從何說起。或者,時間和空間的差距使他們有些生疏,但他們應該還會記得匆匆那年的同窗歲月。或許,到那個時候,會說一句“生活在繼續,遇見的分開了,分開后又遇見了人生就是在一次次聚散離別中開始新的生活。”還會說什么“每一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一片森林,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會再相逢。”
想想這些,也確實是如同“一加一等于二”一樣讓人不得不相信的道理。每個人的生活都是自己的,都是需要一個人獨立去打拼的。哪有什么永遠?沒有人會真正地陪你一輩子,夫妻都不可能時一輩子,更別說什么沒有任何血緣關系的同學朋友了。
雖說這是每個人都懂得的道理。可是,又有誰可以一個人不需要任何人的幫助而活下去的呢?每個人的一生,或是親情、或是愛情、或是友情,都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