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移民組織起來,按照開拓的標準套路,支部李書記請張淮安配合,準備放火燒荒的事情,不過此地既然有人居住,可不能象當初大員那樣隨便燒荒了,一旦把土著居民的房屋燒掉那就麻煩了。
加上此地的氣候也沒有淡江那么炎熱,正值此時是冬季,此地的植被也沒有象淡江當初那么茂密,于是移民們便老老實實的乘坐小艇登陸,在溪流兩側(cè)砍伐森林,一點一點的擴大安置定居點所需要的地盤。
定居點建設(shè)在社團這邊有一整套的建筑方案,所有的定居點建設(shè)基本上千篇一律,而這些移民里面,也有幾戶經(jīng)驗豐富的老移民,支部李書記便是其中之一。
在他的帶領(lǐng)下,村民們用斧子伐倒大樹,然后再用鋸子把大樹鋸成自己所需要的材料,這些木材因為比較濕,只能用來搭建臨時的居所,和一些簡陋的防御設(shè)施。
此地建設(shè)熱火朝天的場面,吸引了附近一些土著居民過來看熱鬧,因為有前面交易的交情在,李書記倒也沒有對土著表現(xiàn)出敵意,只是任其參觀。
不過土著居民們對移民手里的工具非常的吃驚,村民揮舞的鐵斧,幾十下便能伐倒一合粗的大樹,而且這個大樹在鋸子下,不大會就變成了一塊塊板材或一根根木方,很是輕松省力。
要知道,砍伐和休整木料,對土著居民來說可是一個非常耗費體力的工作了,這漫山遍野的木料,土著居民也只能利用少少的一部分,一根建房子的木料可能被他們傳承幾百年,蓋因其加工時的勞動強度太大。
如今看見新來的人們這樣伐木,土著們都有一種白活了幾十年的感覺。
當?shù)氐耐琳Z和安大略湖、億利湖附近的土著人講話比較接近,正好張淮安船隊里面有人會講那邊的土語,也能和這邊的人配合手勢做一些簡單的交流,李書記見看熱鬧的人越來越多,便有個想法,讓張淮安的人出面,去雇傭這些有閑心的人過來幫忙。
這樣,最開始的交流就在一種和諧的氣氛中展開了,大家各取所需,李書記他們獲得了此時難得的勞力,而土著人得到了一些稀罕的物品,都皆大歡喜。
過了十幾日,從佛羅里達半島過來的船隊有帶來了百余名移民,這批移民也會在這個名叫東臨寨的村寨定居,同時而來的還有六只內(nèi)河小船,以及一支科考隊。
此時東臨寨在新移民和土著勞力的共同努力下,已經(jīng)稍有成就,村寨四周的壕溝已經(jīng)成型,臨時的木屋已經(jīng)全部建筑完畢,現(xiàn)在村寨的西部正用剛剛燒制好的紅磚打地基,李書記計劃在此興建一所小學(xué),為將來孩子們上學(xué)用。
臨時的木屋因為木材都不干,所以接下來能夠使用的年頭也不會長,所有的建筑都會慢慢的改建成磚瓦房,但這個改善可以慢慢來,目前不是一件很緊急的事情。
隨著新的船隊到來,張淮安就率領(lǐng)自己的船回去佛羅里達半島的基地了,新來的船只在放下這一批移民后,見東臨寨的防御已經(jīng)完全,也沒有久留,放下了科考隊員后,也返回佛羅里達半島基地去了,他們接下來的任務(wù)還很繁重,他們要往這里運送更多的移民。
這個地區(qū)因為北面阿拉巴契亞山脈的阻擋,還有墨西哥暖流余脈的影響,冬季的氣溫都在零度以上,河流也終年不凍,所以冬季應(yīng)該是科學(xué)考察的好時機。
如果這個時空的地形沒有什么變化的話,沙河(薩斯奎漢納河)上游的支流朱尼亞塔河是發(fā)源于西部的阿拉巴契亞山脈,其可通航的河段和發(fā)源阿拉巴契亞分水嶺西部的鷗江(俄亥俄河)的支流阿勒格尼河只相隔一百五十公里遠。
而阿拉巴契亞山脈的高度也不算太高,這一段的海拔也就在一千米左右,山間有很多冰蝕帶,算是留下的天然通道,交通部的高層便看中這里了,待尼亞加拉鐵路完工以后,那里的施工隊伍便要過來這里,興建聯(lián)通阿勒格尼河與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