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交通來抵御歐洲殖民者的入侵。
因為鄭明宇的出訪并不是大張旗鼓,所以楊氏船隊掛的船旗仍然是大員的旗幟,加上楊氏船行的關系,船隊毫無阻礙的便進了阿加迪爾港。
船隊這一次帶了馬拉喀什素丹宮廷專門采購的精制面粉、白砂糖和來自東方的雪紡呢絨布,這是需要在阿加迪爾中轉,直接發(fā)往馬拉喀什去的。
阿加迪爾港守著蘇斯河谷的出???,在葡萄牙人的統治下還算是比較安定的,這里比較突出的產業(yè)就是捕魚業(yè)和皮革加工業(yè),這一次鄭明宇的船隊帶來了比較廉價的生牛皮,這是準備賣給當地的皮革加工作坊的。
鄭明宇計劃去馬拉喀什轉一圈,實地考察一下馬拉喀什政權的實況,為了保證鄭明宇這一位外交部長助理的安全,同行的有一支二十人的護衛(wèi)隊。
這一支護衛(wèi)隊是軍事承包公司給外交部雇傭的,都是退役軍人中的高手,鄭明宇的護衛(wèi)隊武裝到牙齒,裝備的全部都是后裝軍用步槍,每人還有兩支燧發(fā)手槍用于近戰(zhàn),因為后裝步槍良好的射速,在遇到未知名的敵人時,能在短時間以內輸出很強的火力。
從阿加迪爾去馬拉喀什最便捷的交通工具就是駱駝,鄭明宇也不例外,雇了一個駱駝隊,他和張雨軒每人乘坐一匹駱駝,但護衛(wèi)隊員則每人騎了一匹馬,鄭明宇入鄉(xiāng)隨俗,身上披著嚴嚴實實的阿拉伯長袍,把身上遮蓋得嚴嚴實實,武器也會遮蓋起來,以免引起別人的誤會。
鄭明宇的隊伍和給素丹宮廷送貨的馱隊一起出發(fā),因為裝載的是素丹需要的貨物,馱隊打出了素丹宮廷的御用旗號,估計路上遇到的狀況會少一些。
根據和楊氏船隊有生意來往的當地商人介紹,現在馬拉喀什附近的治安并不是很好,諸多的柏柏爾人強盜和當地軍人在阿特拉斯山附近游弋,陌生的商旅過客很容易受到襲擊。
在鄭明宇出發(fā)去馬拉喀什期間,船隊會在此等待鄭明宇一段時間,因為阿加迪爾距離馬拉喀什并不是太遠,要是快的話,十天就能走一個來回。
從阿加迪爾出來的時候,天剛蒙蒙亮,因為此地比較干旱少雨,尤其是現在這個季節(jié),白天的陽光很強烈,所以馱隊早早的出發(fā)了,等走到中午時分,必須休息一段時間再走。
沿著蘇斯河谷先走一段路程,右側的蘇斯河水幾乎都斷流了,河邊是一些稀疏的植物,偶爾也有趕著牲畜的牧人走過,不過令人驚奇的是,東北方向的大山之巔,就算是現在這個炎熱的夏季,仍然覆蓋這白皚皚的積雪,反射著刺眼的陽光。
馱隊這一次馱的貨物比較多,再加上鄭明宇的隊伍,所以整個馱隊前后占據了快一里路遠,馱隊的護衛(wèi)隊員有人在最前面探路,而護衛(wèi)隊員則簇擁著鄭明宇走在了隊伍的最后面。
太陽漸漸的升高,隊伍逐漸離開了蘇斯河谷,轉入東北方向的山間通道,通道漸漸的狹窄,兩邊高聳的山峰給人的壓力越來越大,鄭明宇也有點擔心,坐在駱駝上不斷的拿著望遠鏡往兩邊觀察。
也許是馱隊的關系夠硬,也許是素丹宮廷的御用旗號起了作用,雖然在兩邊的山坡上不時的出現觀察的人,甚至還有幾波攔路的人,但是在馱隊交了一些買路錢之后,都有驚無險的過去了,讓鄭明宇和張雨軒一眾人放下心來。
也許是素丹對這一批貨物催得很急,也許是商隊怕夜長夢多,所以馱隊的速度還是很快的,除了中午最熱的時候找一個陰涼的地方休息一下,讓牲畜喝喝水,吃吃料,回一下血,其他時間都匆匆忙忙的趕路,終于在兩天后便走出了阿特拉斯山的峽谷通道,進入了山脈北部的平原地區(qū)。
進入平原地區(qū)之后,明顯的看出不一樣,這里的河流雖然水比較少,但是得益于阿特拉斯山脈的積雪融水,河流兩岸是大片大片的農耕區(qū),穿著傳統服飾的阿拉伯農戶在辛勤的耕作,莊稼和果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