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洋鐵路真通車以后,本土的鐵路工程項目能緩一口氣了,也許能騰出一兩個鐵路工程公司來西岸。
有重要人物牽頭就是好,從四二年秋到四三年的冬季,短短一年多的時間,便把從淡江到大高港的鐵路勘探工作搞得七七八八了,嘉工第六工程公司的前站人員也已經從西京出發,預計在春節前就能到位。
關于鐵路建設的資金,那是在大員行政當局的擔保下,大員鐵路運營集團面向淡江證券市場發債解決,最開始的計劃是拿出一部分的股權在淡江上市,但是這個決定還沒有正式做出,整個證券市場就傳得紛紛揚揚,大員和本土的那些大佬各顯神通,都想在這個股票上分一杯羹,搞得李軍平等人非常難做。
最后干脆股轉債,只在證券市場發行鐵路建設債券,大員鐵路運營集團仍由團結基金會控股,省得得罪各方各面的大佬,李軍平等人也落得一個清凈。
只要跟本土那邊有聯系的人都知道,那鐵路可是一只能下金蛋的母雞,投資鐵路股票,甚至可以達到“一票旺三代”的好回報,更何況大員鐵路這種里程短、投資小、業務繁忙的鐵路,更是讓各路神仙趨之若鶩。
就算是鐵路債券,放在市場上也可以說“秒光”,第一期債券連響都沒聽到就沒了,在東亞的投資者眼里,凡是有社團背書的債券,那就是給人送錢的大好事,東亞地區積淀的資本太多了,一旦有穩健的投資渠道,便如洪水猛獸一般奔騰而去。
所以冷君度并不缺錢,各項進度也非常順利,于是這一年來冷君度幾乎沒有閑下來,長期就在淡江到大高這條線上跑。
時間到了四三年的冬季,冷君度又一次帶著張明波來到大高港,由于淡江的冬季經常下雨,溫度又很低,冷君度非常不習慣淡江陰冷的天氣,借著工作的由頭跑到大高港,也是覺得這邊的天氣好。
大高的冬季也是旱季,相比較夏天多雨的時候,冬季的大高港甚至二十幾天也見不到一場雨,氣候不冷不熱,天空晴朗無云,正是度假的好天氣。
此時正值大高的蔗糖壓榨季節,田間全是砍收甘蔗的人,遠處榨糖廠的煙囪正呼呼的往外冒著白煙或者黑煙,就算是站在碼頭上,也能聞到空氣中有甜甜的紅糖香味,這一幕讓張明波非常的感慨。
“冷頭,整個大員如此的甘蔗產量,生產出來的糖能賣給本土一部分嗎?”張明波向冷君度請教,“我記得讀書的時候,那時吃的糖好象是移民船給帶過去的。”
“現在本土的糖,主要是來源于加勒比海地區,我國在古巴島和布拉沃河口也開辟了榨糖基地,另外在太平洋一側的瓜亞基爾河流域也有很大的榨糖基地。”冷君度跟張明波說道,“在本土創立初期,我們不得不從大員進口蔗糖,不過現在已經很少了,一個是蔗糖占移民的運力,二個是這邊的運費高,發運過去不合算。”
“現在有人在哈威夷群島上也開辟了甘蔗種植區,未來也會是一個重要的糖業基地,哈威夷群島距離本土就要近得多了。”
“光大高就有這么多的甘蔗地,簡直一眼望不到邊,出產的蔗糖怎么消耗掉啊?”張明波很好奇的問道。
冷君度這時很鄙夷的看著他,“怎么消耗掉?你不知道整個東亞有多少人嗎?一個淡江就三十多萬人口,江南的蘇州、杭州,嶺南的廣州,還有高麗的漢城、日本的平戶、長崎都是這樣的大城市,你還發愁糖怎么被吃掉?”
“大多數的明朝老百姓都很窮,不是吃不起糖嗎?”張明波問道。
“要是老百姓都能吃得起糖,十個大員的產糖量也不夠吃的,明朝老百姓是窮,但是一少部分達官貴人還是要吃糖的,這些達官貴人的數量也不少呢,為了滿足他們的需求,大員現在的產量還不夠。”冷君度回答道。
“別研究糖賣不賣得掉的問題,趕緊拿上行李,咱們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