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金融行業來說,想要砸掉這塊蛋糕,最有效的手段是破壞他的信用體系。
人們愿意把錢存在銀行里,因為相信銀行是最安全的。
他們相信只要國家還在,銀行里的錢就不會少。
但也有例外的時候,在一些特殊時期,在信息比較閉塞的農村,人們也常常被流言所誤導。
洛修小時候,家鄉就傳出銀行要破產的流言,引發了民眾的恐慌。
剛開始只有少部分人相信銀行會破產,這部分人跑去銀行把錢取出來。
但農村銀行存放的現金并不多,這群人瞬間把鎮上幾家銀行的錢都取光了,導致后面的人無法取錢。
這就讓更多的人相信,銀行可能真的沒錢了。
于是更多的人涌向銀行。
農村銀行人手本來就不多,無法應對那么多人集中取現,加上相關管理人員的素質也不夠高。
他們應對的做法是直接關門了事,不讓民眾取款。
到了這個地步,銀行倒閉的謠言徹底坐實了。
民眾開始跑到鄰鎮去取錢,謠言也因此迅速向周邊漫延,導致周邊城鎮的銀行全部現金被取空。
不過,相對于全國來說,一個小地方的不實流言,很輕易就能撲滅。
一車車的現金,通過武警押運而來,招搖過市。
想取多少就取多少,不怕沒錢。
民眾把錢取回家,怕被偷了,天天摟著睡覺。
過了一段時間,又一個個地把錢送了回來。
現在,民眾愿意把錢存進糧倉,除了更高的利率之外,同時也是基于信任。
這個信任也是一步步建立的,剛開始存一萬,然后存兩萬,一直到最后把全部身家存進去。
隨存隨取,瞬時到賬。
就這樣一步步建立了民眾的信任。
原本一切都很順利,越來越多的人把錢存了進來,盤子越做越大。
存在糧倉的資金甚至超越了很多小銀行,可以說比這些小銀行更值得信任。
然而大家還沒來得及慶功,網絡上開始出現了一些所謂的專家,向民眾普及糧倉的風險。
不知道哪里冒出一堆信息說,存在糧倉的錢可能要拿不回來。
“你們把錢存在糧倉,就是放進洛修的口袋。”
“你們聽說過龐氏騙局了沒有?糧倉就是一個典型的龐氏騙局,它本身沒有盈利的能力,而是利用新投資者的錢來向老投資者支付利息,讓它看起來好像很能賺錢,從而讓更多人把錢投進去。”
“說得沒錯,最先跑的人確實賺了,但人的貪心會讓你們以為自己不是最后一捧,結果就是傾家蕩產。”
“趁他現在還沒有爆雷,你們就趕緊跑吧,晚點就來不及了。”
“如果這不是龐氏騙局,憑什么他的利息會比銀行高那么多?”
……
并非全部是想砸掉這個市場的人在傳播這些謠言。
很多本身沒有什么錢的人,看到周邊的人把錢存進糧倉之后,開始眼紅了。
自己沒有錢,自然就會產生一種看不得人好的思想。
于是他們更打心里認定,糧倉就是一個騙局,認定存錢進糧倉的,肯定都血本無歸。
于是謠言在部分有心人的推波助瀾,以及更多無知者的盲從之下,開始在網絡上散播開來。
……
在飯團的會議上。
李山把一疊材料狠狠地砸在桌面,怒聲說:“這些人是傻子嗎?竟然說我們糧倉是龐氏騙局,我們哪里像龐氏騙局了?”
“就是,沒有月20%,年300%以上的利益,都好意思說是龐氏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