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沈兵一行人回到邯鄲時還沒歇上一口氣就接到制作浮橋的命令。
沈兵不知道大批量的學制作浮橋意義何在,他只知道上級傳達下命令照做就是。
確切的說不是制浮橋,而是將制浮橋的方法傳授給其它工匠及兵士。
更確切的說不是傳授制浮橋而應該是訓練。
因為浮橋這東西制作起來相對比較簡單,麻煩的在于能將其快速拼接。
如果說制作上有什么麻煩的話,就是木筏往往會出現高低不等及傾斜的情況。
上次渡河時就碰到過類似的問題。
只不過那次河水不急又有緊急修復,最后還是堪堪建成了一條不影響渡河的浮橋。
此時回想一下沈兵就感到有些后怕。
當時若因為這些問題部隊無法順利渡河,自己這顆腦袋只怕就保不住了。
不過這兩個問題很容易解決。
沈兵一邊在羊皮上畫著圖一邊對胖子屯和蒼說
“若是發現有些木筏浮出水面的部份高了,莫要以為將高出的部份去掉一些便可降低高度!”
蒼和胖子屯兩人連連點頭應是。
上一次他們中就有許多人犯這錯誤。
沈兵接著說道
“相反,我們應該在高出的部位加上重量。”
“當然重量必須在邊緣而不是中間。”
這其實就是一個浮力和重力的平衡問題。
胖子屯和蒼兩人不必理解這么深,他們只需要知道怎么操作就行了。
見兩人沒意見,沈兵就接著說道
“更難的是平衡問題!”
這是重中之重,因為如果木符本身不平衡比如一邊高一邊低,其抗浪性及抗沉性就會很差。
要是把木板勉強往上架,一腳下去這木筏說不定就開始在水里打滾浮橋也就翻了。
解決起來也不容易。
通過加配重的方式的確可以。
但問題是加多少配重呢?
配重加在個位置呢?
這都需要計算且計算和操作起來都不簡單。
不僅耗時長且容易出事。
沈兵知道戰場上的事都要簡單易做,一旦復雜起來在緊張的環境下就很容易出亂子。
于是沈兵就想了一個實用的方法
“統一將木筏制成長形。”
“木材首尾交錯互換相疊。”
木筏不平衡主要是木材一頭粗一頭細引起的浮力兩頭不等。
如果把頭尾交錯互換就可以某種程度輕重相抵使整體更趨于平衡。
就算最終依舊不平衡幅度也不會太大同時也更易調整。
胖子屯和蒼一一記下然后按沈兵的話去操作,果然就比之前的情況要好得多。
蒼是無所謂,他只需要知道方法就滿足了。
但胖子屯卻是個想知道原理的人,一時在河邊盯著那木筏又是看又是算的,抓耳撓腮的怎么也沒弄明白是怎么回事。
唉!這是要坐浮力講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