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兵對編甲藝人沒什么不放心的。
這一方面是因為沈兵給的工錢多十五錢,比普通勞力多出三錢。
這并不是沈兵小器,沈兵沒什么好吝嗇的,如果能把紙當錢用……那錢還能叫事么?
重點是沈兵這要是發個一百工錢去就會把整個勞動力市場給攪亂了,會編筐的不會編筐的全都涌過來了。
所以沈兵掌握得恰到好處,就比普通勞力多三錢。
三錢不多,但對百姓來說卻是可以養活一個半人,而且這還是每天多三錢,相當于月薪多了九十錢。
要知道一套冬裝也只要110錢,所以這絕不是小數目。
另一方面,是這些工匠幾乎是在秦軍的“死亡威脅”下工作。
秦軍水淹大梁城的余威尚在,且這時秦軍對大梁百姓戶籍登記也基本完成……戶籍登記一旦完成就意味著可以使用秦國的“連坐”制度。
一旦有人違法,編為一伍的鄰里也都要受處罰。
于是這些編筐的藝人還敢偷工減料?
閑命長了還差不多!
工錢是利,連坐制度是威。
威逼利誘之下,這藝人自然個個都盡心盡力編制盔甲。
甚至還有人擔心盔甲不過關進度不夠快,夜里都在加班趕工。
于是那盔甲便一套套的生產出來。
沈兵最先用這盔甲裝備親衛。
這些親衛是魏呴從蒙山營點來的,按照沈兵的意思,是從原魏軍中挑選精壯機靈的騎兵。
騎兵肯定會騎馬,這點勿庸置疑。
之所以不再以騎射為目標,是因為沈兵知道親衛與普通兵士不一樣。
普通兵士是用于騎戰、水戰等,于是騎射便是首選。
而親衛主要職責是保護主將。
主將若是需要保衛,多半便是在敵人已沖到帥營的危急時刻了,這時需要的當然不是騎射而是近身步戰。
近身步戰其實就是兩個要求力量和反應快。
實戰尤其是戰場上的拼殺其實不需要什么花架子,要的就是比對手更快更有力。
于是才強調精壯和機靈
精壯就有力量。
機靈的另一個意思就是反應快。
這時代反應速度是快是慢那區別還是相當大的。
沈兵認為其根源一方面是先天的另一方面則是教育。
若先天反應遲鈍那是沒辦法,這樣的人在士伍里往往就是一個肉盾。
后天的教育或訓練則是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一個人的反應速度,比如現代社會從小就受教育,這些教育表面看起來在生活中都用不著。
但他煅煉的卻是一個人的分析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學習能力甚至反應能力。
于是同一個做一件事,讓受過教育和沒受過教育的人來做結果通常不一樣。
沈兵點來的這些親衛雖然并不全是受過教育的貴族子弟,但至少也是先天反應速度快的。
這些藤甲往親衛身上一穿,還真是威風凜凜的像那么一回事。
不過親衛穿著這藤甲那行為舉止似乎還有些尷尬。
沈兵想想就明白了,他們這是以為水軍經費不足沒有青銅甲只能裝備藤甲,所以覺得有些寒磣。
沈兵也不多說什么,他自己也穿上一身藤甲,再配上青銅劍和弓箭,然后駕著車帶他們往楊端和的大營走。
一路上行人紛紛朝沈兵等人投來怪異的目光,他們從沒見過這樣的盔甲,于是感覺十分新奇。
這也是沈兵帶他們出來逛逛的原因,尤其是要到楊端和那亮亮相,否則要是把沈兵一行當作是敵人……那打起來可就熱鬧了。
果然,當沈兵一行人出現在西大營時還真讓秦軍緊張了一陣,一隊兵士馬上就涌了上來然后張弓搭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