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兵聽到楚軍的情報時是十余天后。
是時工兵營的五十名工匠已經選了出來。
這時沈兵才相信人的潛力是無限的,在此之前誰又會想到工匠也能學會騎馬,然而僅僅只一個月就有百余人學會。
又因為黑甲軍只要五十人,于是這百余人還自發進行了幾次馬術比賽,最后才定下了五十人。
胖子屯便是其中之一,他在賽事中恰好吊著尾巴拿到了四十幾名。
不過這一月他那身肥肉也掉了許多。
這些事情不需要沈兵操心,他沒多考慮就命澮為屯長率領工匠。
之所以讓澮來管理是因為他之前任過左工師管理過一百余人,現在管理五十人那是綽綽有余。
不過似乎也沒那么容易。
因為這些工匠人數雖少卻是各師都有,這其中甚至還有刃師工師欠。
沈兵之所以沒有讓欠任工師,是因為欠更像一名匠癡而不是工師。
他更感興趣的是制劍手藝和方法,若不是因為立功晉爵能給家人帶來更好的生活,他根本就不考慮其它。
這也是欠想跟著沈兵的原因之一。
欠的理想就是待爵位升至官大夫有自己的封地和食邑后,他就可以專心煉劍了。
欠當然不知道,他跟的這個沈兵就妥妥的可以說是“鑄劍大師”。
這是后話。
沈兵剛安頓好這些工匠就有親衛來報
“校尉,將軍命你到他帥帳一趟!”
沈兵心下一凜。
沈兵一直趕著制甲不是沒有原因的,他認為楚軍不會給秦軍那么多時間,尤其是黑甲軍。
這其實并不難猜。
戰爭有時就是爭奪主動權。
此時楚軍十分被動,甚至不只是被動,繼續這樣等下去楚軍就只有死路一條
上游重城大梁被秦軍占領,全軍上下人心惶惶,有朝一日待秦軍做好準備便會順流而下攻城掠地……
楚軍繼續這樣下去只有坐以待斃。
楚軍當然不會甘心。
所以楚軍就只有一個選擇先發制人打亂秦軍的戰略和節奏。
沈兵猜的沒錯,當他趕到楊端和帥帳時,就見其它將領都已就位。
十余名校尉分列兩側候命,幾名部將正與楊端和圍坐在案前商議,一旁還有幾名負責記錄的主薄。
見沈兵進來,楊端和就招手示意沈兵上前。
“你來得正好。”楊端和說“楚軍自曹州發兵,用的正是水軍。”
沈兵一聽就明白了,若楚軍用的是水軍,那么秦軍也該用水軍去應戰。
楊端和接著說道
“楚軍的目標卻是牽城!”
“此時大水未退,牽城一帶到處是一片汪洋,只有幾處小堡及高地尚可立足,卻不知楚軍取了何用!”
此時還是冬季。
之前為了水淹楚軍于是將上游黃河封冰融開,而下游也就是津口處的封冰卻還沒化……
嬴政本也想像河套一般將津口封冰融開泄出洪水減輕災情。
無奈津口卻是燕國地域。
雖說燕國已被秦軍打得毫無還手之力,但此時正與楚國關系緊張的秦國當然不愿再惹燕國。
于是只能聽之任之等候明年開春。
結果牽城一帶的水患日漸嚴重,牽城百姓已盡數遷走只留下一座被淹了一半的空城。
周圍高地的小堡同樣無人居住……沒有糧食就是死路一條。
只有為數不多的秦軍兵士搭乘木排在小堡駐守同時關注水情。
卻不想楚軍卻派出水軍攻占這片區域。
沈兵只問了聲
“楚軍卻有多少兵力?”
楊端和回答
“兵力不多,千余水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