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巖在一旁插嘴道
“將軍,我等何需在此商議?”
“楚軍不過區區千余水軍,黑甲軍卻有三千,此時不正好派去練兵?”
“若沈校尉不愿出戰,便讓我等搭乘木排去將他們拿來也行。”
言語中毫不掩飾對沈兵及黑甲軍的譏諷。
也難怪李巖會對沈兵心存不滿。
李巖周圍帳內將校大多是貴族子弟,他們先得在學室學習,然后再派到軍中任職,少說也要十年光陰才能升至校尉。
而沈兵前后不過半年就從一名操士升至校尉,又如何能讓他們甘心,尤其沈兵還是平民出身……
至少在他們眼里是平民,而且還是沒受過教育的平民。
貴族之所以鄙視平民百姓其中相當一部份原因就是平民沒受過教育。
他們又哪里知道沈兵受的教育卻要比他們多得多……
沈兵也不理會李巖,他看了看地圖,然后對楊端和說道
“將軍,此事只怕不會如此簡單。”
“楚軍于此時攻占牽城顯然不是為劫掠而是為駐守。”
“若是為駐守,便不可能只有千余人。”
楊端和疑惑道
“駐守?”
“那牽城城墻已被洪水淹毀,只余幾塊高地及周圍數個小堡可駐兵,且無糧無水,又如何駐守?駐守又有何意義?”
沈兵回答
“屬下以為楚軍守的不是此時,而是明年開春洪水退去后!”
說著沈兵就指著地圖說道
“將軍請看。”
“洪水一退牽城附近河渠便會再次顯現。”
“到時河渠連著小堡成為外圍防線,牽城又有楚軍主力鞏固防御……”
李巖打斷沈兵的話
“沈校尉只怕多慮了。”
“若洪水退去,這牽城便在大秦邯鄲及大梁兩地夾擊之下。”
“到時楚軍便有三頭六臂,想要守住這牽城也是難上加難。”
沈兵反問了聲
“李副將可知,若洪水退去牽城附近將會是何地況?”
李巖揚起下頭
“又能有何地況?”
楊端和卻已意識到問題所在,于是“哦”了一聲,點頭說道
“有理。”
“河水混濁不清,肆虐數月后牽城附近被淹處必是遍地淤泥。”
“到時我軍便是想攻,只怕也無從攻起。”
那淤泥可不是開玩笑的,它就像放干了水的汴河河底。
到時秦軍步兵在下方淤泥中進攻而楚軍在高處已建好工事防守,任秦軍有三頭六臂想攻下牽城只怕也是妄想。
沈兵繼續說道
“且入春后接著便進入雨季。”
“到時淤泥只怕數月不干,而楚軍卻可借河道往來自如……”
楊端和再次表示贊同
“如此一來我軍便無法攻楚了。”
“項燕那廝果然老謀深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