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準備這些的同時沈兵就在城內組織冶鐵作坊。
冶鐵作坊被沈兵置于軍營中。
這十分罕見,因為此時各國包括秦國在內都不重視冶鐵……技術沒跟上,鐵制品只能用于農制,所以當然不受重視。
但到沈兵手里當然就不一樣了。
之所以要置于軍營中當然是出于保密。
為此沈兵還不得不將鐵匠的家人一并帶來并聚在一堆派兵士看住,這也就是別人所說的“人質”。
沈兵不想這么做,但一則是為了保護鐵匠家人的安全,另一則也有以其為質的意思。
沈兵對鐵匠是這么說的
“鐵器冶煉非同小可。”
“我等身處塞外與匈奴作戰,一旦冶煉之術泄漏給敵方,中原便將有大難。”
“是以沈兵不得不小心行事,望諸位見諒!”
這話也說得通。
也就是這么嚴格保密防的是敵人、是匈奴、是外族。
那還有什么好說的,當然得死命的防,否則這技術要是泄漏,匈奴造好的兵器、裝備就用于攻打中原殘殺百姓了……
中原各國內部雖是斗來斗去的,但對于抵御外族侵犯尤其是殘暴的匈奴這一點是從來都沒含糊過,百姓也都是一致認同。
他們又哪里會想到,沈兵防的不只是匈奴,更是防趙高和李斯。
弁和欠兩人初時沒覺得有什么,他們甚至以為沈兵有些過于謹慎了。
因為匈奴大多逐水草而棲,既沒有耕地的需求也沒有鐵礦,于是不會對冶鐵技術有多大的興趣……
匈奴在兵器制作方面其實一直都依賴中原的銅、錫。
也就是說他們自己不冶煉,原因是沒有冶煉的技術儲備同時也缺乏開礦的知識。
他們通常是在邊境用馬匹、毛皮等與中原各國交換銅、錫,然后再以其為原料打制需要的兵器和裝備。
因此,漢代名士賈誼甚至建議漢文帝控制中原邊境銅、錫流出以削弱匈奴戰力。
這想法是很好沒有銅和錫,匈奴就無法制作更多的武器,于是就能輕易將其擊敗。
問題就在于它基本無法實現。
原因是匈奴對銅、錫的需求擺在那,如果中原控制其流出的話,就會導致匈奴銅、錫的價格飛漲……原本一斤銅換一匹馬,變成一斤銅換兩匹馬甚至更多。
而這匈奴的高質量馬匹又是中原所急需,運往內地就立時就能賣上高價。
在這巨大利益的趨使下,中原不良奸商甚至百姓會瘋了般不顧一切的往匈奴走私銅、錫。
最終結果就是匈奴還是能得到其所需的原料,只不過多損失些馬匹及毛皮而已。
正如之前所言,這時期的鐵器只能用于制作農具不能制作兵器,匈奴又不耕地,所以對鐵是一點興趣都沒有。
對鐵沒有興趣,對冶鐵技術當然也不會有興趣。
了解這些的弁和欠就以為沈兵這么對匈奴保密冶鐵技術就有些小題大作。
然而,他們很快就發現自己錯了……
沈兵第一時間就給弁遞上了幾張圖紙,說道
“將高爐制成如是形狀。”
“整體為扁圓,鼓風口位于扁平兩側。”
“且高爐下部的爐墻往外傾斜六十二度……”
弁聽著一臉懵
“將軍,何為六十二度?”
沈兵“呃”了一聲,然后就拿出另一張圖紙解釋
“我等可將半圓切分為大小相等的一百八十份,則每份為一度。”
“如此高爐各處向外的傾角便完全一致。”
弁聽是聽懂了,但完全不知道為何要費力這么做,只是糊里糊涂的“哦”了一聲,然后帶著求助的眼神望向站一邊的欠。
他以為欠跟在沈兵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