弁和欠雖是不知其所以然,但還是一絲不茍的按沈兵的要求做了……沒辦法,誰讓沈兵是老板呢?老板說怎樣就怎樣。
一周后第一爐鐵水出爐后弁就感覺到有些不同了……像弁這樣長期冶鐵的人,只看一眼鐵水的流速、稠度及固化時間,就能感覺到其質量的變化,哪怕是極其微小的一點。
等鐵錠固化后弁就拿著一個錘子上前敲打,初時還只是小力,接著越發大力同時也越是心驚。
若是以往的鐵錠,此時早就該出現裂紋接著碎裂開,但眼前的鐵錠用了數倍的力敲打也只是稍稍變形。
其它鐵匠聽到敲擊聲也發覺不對,紛紛圍了上來。
接著又試了幾個人上前敲打,最終才用了九牛二虎之力把鐵錠敲裂。
眾鐵匠包括弁和欠在內無不興奮得歡呼,弁甚至老淚縱橫,激動的對沈兵說道
“將軍,屬下等窮極一生都在尋求此種冶鐵之術,卻總是不得其門而入。”
“不想將軍只簡單的改造高爐便得出此鐵,屬下等實是佩服至極。”
欠也拱手嘆道
“也難怪將軍要我等嚴守秘密。”
“此鐵一出,便可以此鐵打制軍器乃至盔甲了,不難想像會比青銅要堅固得多。”
“此法實是不能為外人所知。”
欠是說到了重點。
鐵一旦彌補了其脆而易折的缺點,那么就會因為其制造工藝簡單且廉價堅固等優點將青銅器全面淘汰,于是鐵的重要性自然會極迅上升。
其實這并不是什么高深的技術。
如果僅僅只是降低鐵中的含碳量,戰國時期的鐵匠已經能做到了。
這時代的鐵分為生鐵和熟鐵兩種。
生鐵堅硬、耐磨、鑄造性好,但是脆而易折,這是含碳量超過百分之二時的特性。
熟鐵柔軟、塑造性好,可以拉絲,但硬度不夠,是含碳量低于百分之零點零五的特性。
熟鐵的制法,就是將生鐵重新加熱到1500度達到鐵的熔點,然后使用工具不斷攪拌。
如此一來鐵水里的碳就會因為與空氣接觸被氧化而排出,最后就得到熟鐵……這過程就像把生鐵煮熟一般,因此得名“熟鐵”。
鋼的含碳量就在生鐵和熟鐵之間,于是兼有了生鐵、熟鐵的特性。
沈兵使用的這種漢代冶鐵法,就是在能練出生鐵的情況下進一步降低其含碳量,于是就將其特性往鋼的方向靠近,就達到了打制裝備、兵器的要求。
當然,它也只是“達到要求”。
若想要得到更高質量的兵器,要制的就不是鐵而是鋼了。
不過這鐵已完全夠用,尤其此時滿世界的裝備都是青銅器,鐵制裝備已足以對其形成優勢。
接著欠就問了聲
“將軍,有了此鐵后,我等先制何物?”
這倒是個問題。
是制鐵劍呢還是盾牌,亦或是長槍盔甲?
裝備總得有個先來后到,畢竟初時鐵的產量有限且時間也有限,不可能一口氣把它們都制全了。
想了想,沈兵就回答道
“弩,以及箭矢。”
欠聞言不由奇道
“弩?以鐵制弩?”
這倒是奇事,弩通常是木制或竹制。
鐵弩在此之前是不可能的,把鐵制成薄薄的弩臂本身就困難,又易脆易折,只怕沒用幾下就斷了。
但現在的鐵用于制弩卻成為可能……
不過沈兵卻暫時沒這想法。
他搖了搖頭說道
“不是制弩,而是在弩臂前端加個鐵環以供踩踏。”
弁聽得還不是很明白,欠就“哦”了一聲,點頭贊道
“將軍英明,此法甚好!”
此時秦軍……應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