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路搭橋及水利設施這些事,秦時通常是由苦役做,包括修長城也是。
也就是那些犯了秦律被罰多久多久苦役的,這些人如果沒累死能活著回去就算幸運,就別想有什么工錢。
這也是秦時各郡稅收并不高但各種活動都照常的原因之一。
它們修路、搭橋等都不需要費用,只要把苦役往上一拉就成。
如果說有什么費用的話,那就是些糧食讓這些苦役活著。
沈兵當然不能這么做,修路搭橋派上去的是工匠和普通百姓,而且還給工錢。
甚至工錢比其它工人還多,二十三錢一天。體力活比紡織作坊更累,多拿點錢也是應該的。
這一來修路搭橋的工人馬上又分出一批。
這部份及水利設施沈兵交由澮負責,他進士伍之前就是干田間溝渠及引水灌溉的,對這方面更內行。
教育沈兵讓扶蘇負責。
讓百姓學習儒家那一套當然沒問題,最好一個個都學成謙謙君子,不過當然還需要胖子屯客串一些術數以及蒼教一些木藝。
其中主要還是術數……工業化后更需要的還是理科人才,同時學了術數也會讓百姓智商提高更靈活。
沈兵自己則負責強軍。
秦軍若是想要組織起一支軍隊其實也不需要多少成本……兵源直接來自百姓不需要給錢,若說有什么花費就是糧晌,而糧晌又是來自百姓交的稅糧。
甚至百姓穿的衣物都是自備。
裝備也有相當一部份是來自百姓……百姓要是犯了什么事,動不動罰一盾、罰一甲的,士伍里用的盾和甲就有了一部份。
制式批量生產裝備用的大多又是苦役。
這打的全是便宜算盤……一個國家戰爭機器就是這么運作的,所以才會有生產力極其低下的時候王公貴族卻無比奢侈。
沈兵打造軍隊走的就是另一條路線
從冶鐵、造裝備再到征兵都大方但有節制的用錢。
花點小錢就可以成級數的提升部隊戰斗力和士氣何樂而不為?
因為站在兵士的角度想,為國家當兵打仗出生入死,就連衣物都需要家里出……家里要是窮的話還要忍饑受凍,心里當然不平衡。
但如果加入軍隊后不管有爵沒爵,吃穿全包且還適當的給家里一些補貼,那么兵士就沒有后顧之憂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戰斗中去。
有句話叫“人比人氣死人”,這時代其它軍隊包括秦軍都沒有這樣的條件,一對比孰優孰劣很快就有了答案。
于是士氣、忠心和戰斗力就會更上一層樓。
沈兵唯一擔心的,就是這么做會不會太顯眼惹趙高和李斯兩人在嬴政那說什么風涼話了。
結果還真讓沈兵猜中了。
這事卻是李斯提出的,此時的嬴政已返回咸陽……
每每到豐收季節就是咸陽最忙的時候,哪些地方收成好哪些地方因欠收需要賑災,都需要咸陽協調,所以嬴政必須回京坐鎮。
李斯在朝堂上向嬴政奏道
“大王,據聞云中郡以布業資兵,即便是無爵之士也按人發放糧晌。”
“此先河一開,只怕會引起各地士伍不滿。”
李斯這話說的有水平。
因為沈兵此舉可以說并不違規,云中郡可是按秦律繳足了稅,然后用自己可支配的錢給兵士額外發晌,這本就與他人無關。
問題是沈兵這么做會讓其它秦軍眼紅
“同樣是當兵打仗,為什么云中郡的士伍待遇就更好?”
“同樣是出生入死,云中郡兵士憑什么就能有糧有衣?”
……
如果其它秦軍也以云中郡同一標準,那全國下來得耗費多少錢財?
但嬴政想也沒想就回答道
“